十萬日軍碰壁 第一次長沙會戰始末(組圖)

作者:滄海 發表:2018-08-23 09: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十萬日軍碰壁第一次長沙會戰始末
第一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會戰」或「湘贛作戰」。
圖為長沙會戰中的抗日國軍。

1939年4月中旬,南昌淪陷後,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國最高統帥部,簡稱「軍委會」)確定了湘贛作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戰略指導方針。

蔣介石軍委會確定湘贛作戰戰略方針

當時,在國際上,納粹德國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並威脅波蘭;美國未對日本宣戰,而且繼續供應日本軍火;英國則正與日本妥協;蔣介石領導的中國仍處於以劣勢裝備的孤軍抗擊絕對優勢日軍的艱苦境地。

1939年3月中旬,岡村寧次指揮日軍第6、101、106、116四個師團,在兩週內攻陷中國第九戰區防守的南昌;又在5月間以四個師團兵力發動隨棗會戰,經過20餘天血戰,日軍圍殲中國第五戰區主力的企圖失敗。

為扶持汪精衛等親日派建立偽政權,以軍事壓力逼迫蔣介石國民政府屈服,日軍大本營令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在8月中旬制定了《湘贛作戰計畫》和《江南作戰指導大綱》,其目的和戰略是「為了打擊敵軍(蔣介石國軍)繼續抗戰的意志,決定在9月中旬以後,開始奔襲攻擊,以期在最短時間裏,捕捉敵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

為收突襲奇效,岡村寧次令日軍主力隱蔽向湘贛地區集結,秘密做好各項準備;同時聲東擊西,令日軍廣播和報紙大肆宣傳要佔領湖北宜昌和福建,以掩蓋其真實作戰企圖。

十萬日軍碰壁第一次長沙會戰始末
抗戰勝利後,白崇禧(左)、蔣介石(中)、陳誠(右) 在中央軍校與將領們合影。

早在南昌淪陷後的4月5日,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兼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統轄指揮顧祝同第三戰區、張發奎第四戰區、余漢謀第七戰區、陳誠/薛岳第九戰區)根據情報,對日軍今後的企圖和我軍的對策,向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發出密電,判斷日軍有先進攻長沙、宜昌,樹立偽政權,以華制華,「進而圖我西北、西南,斷我國際交通,使我早日屈服」之戰略企圖和目的。「職擬本鈞座最高持久戰的戰略,側重游擊戰與運動戰的戰術,指導所屬各戰區的作戰。經濟的使用兵力,非有利地形、有利時機,不輕於決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4月15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確定了湘贛作戰方針。最高統帥蔣委員長向第九戰區電諭指示:「如敵取長沙之動態已經暴露,則我軍與其在長沙前方作強硬之抵抗,則不如先放棄長沙,於敵初入長沙立足未定之時,即起而予以致命之打擊。反攻計畫如能佈置精密,運用得當,必可取得最大之勝利。如此則我軍必須在岳麓山構築堅強工事,並配有力炮兵,俾得射擊敵艦與長沙城。惟須先行指定目標,測定距離,各部依照預定計畫,同時並舉,步炮協力,則必克奏膚功。希詳審之。如果照此立案,則在前方對敵軍及我軍民有一適合於此戰略之宣傳,使敵人不慮,亦甚緊要。如何?盼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時任軍委會政治部長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晚年在臺灣寫回憶錄中稱「長沙會戰的戰略部署,大致就是依照委員長這一指示辦理的。」

「空室清野」 桂林行營指示九戰區徹底斷敵交通

4月21日,軍委會就今後作戰方針指示第九戰區:「湘北方面之作戰,應先立於不敗之地,利用湘北有利地形及既設之數線陣地,逐次消耗敵人,換取時間……萬一敵進逼長沙,我應乘其消耗既大,立足未穩之際,以預先伏置於長沙附近及其以東地區之部隊,乘敵立足未定,內外夾擊,予敵以致命打擊。」(《蔣緯國:《抗日禦侮》第六集》)

軍委會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分析檢討南昌迅速失陷的原因,認為「雖有國軍配備不當的原因,公路未能破壞,為最大之錯誤」。於是桂林行營在指導作戰時,白崇禧再三嚴令第九戰區「空室清野」,將湘贛兩省鄰接戰線之公路鐵路徹底破壞,敵軍必經之路兩旁20里左右之民間牲畜、糧食以及一切食品均搬運一空,即使磨粉舂米之工具也一無遺留,使日軍機械化部隊無法活動。(《桂林行營業務紀要:湘北會戰》、《白崇禧先生訪問記錄》,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在接到軍委會和桂林行營的指令後,認真吸取了南昌會戰失敗的教訓,特別注意破壞一切可資日軍利用的道路。湘贛公路、湘鄂公路及九江、武寧、平江、長沙間公路,粵漢鐵路岳陽至株洲段、湘贛鐵路株洲以東,都在民眾的支援下進行徹底破壞或者拆毀,使日軍機械化部隊及重炮兵難以行動,日軍被迫以馬匹拖拉山炮。

十萬日軍大舉南侵 國軍頑強抵抗

1939年發生的第一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會戰」或「湘贛作戰」),分為贛北、湘北和鄂南三個方面的作戰。

8月下旬,日軍大本營以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任總指揮,在百多架飛機和300多隻艦船配合下,兵分6路發動「湘贛作戰」:第11軍101、106師團由江西南昌向奉新、靖安集中,第33師團由湖北咸寧向通城集中,第6師團由通城、臨湘向湖南嶽陽以南地區集中,第13師團奈良支隊由武昌鐵運南移,第3師團上村支隊經漢口入岳陽集中,長江艦隊也向岳陽湖面集中。

第九戰區根據日軍調動的態勢,很快判明日軍「似在9月中開始南犯,將以主力沿湘北直趨長沙,於贛北、鄂南實施策應作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薛岳一面令前方各部隊嚴加戒備,一面跟戰區參謀長吳逸志、副參謀處長趙子立制定了一個「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計畫,準備誘敵深入,在長沙聚殲日軍主力。

贛北方面,日軍在9月14日夜開始鉗制性攻擊。第106師團以主力由奉新、靖安一線西犯,第101師團佐枝支隊由大城南犯,與我第32軍激戰後,於19日佔領高安。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指示負責贛北作戰的戰區副司令長官羅卓英以攻為守,恢復高安戰略要地。羅卓英遂令王耀武第74軍增援32軍,與敵激戰後,於22日恢復高安陣地。

鄂南方面,日軍第33師團於9月21日由通城進攻,23日攻陷第79軍主陣地麥市,然後向湖南平江進攻,企圖協同湘北日軍第6師團等部隊夾攻圍殲地區的關麟征第15集團軍。戰區副司令長官楊森指揮第27集團軍,先後在鄂南、幕阜山等地阻敵第33師團南下湘北。

湘北方面,日軍王牌第6師團於9月18日向岳陽以北新牆河中方陣地發動試探性進攻,至23日,第6師團及第13師團奈良支隊在飛機炮火支援下,向新牆河共發動8次進攻,皆遭到張耀明第52軍的頑強抵抗。喪盡天良的日軍竟釋放大量毒氣,趁國軍傷亡慘重,突破新牆河防線,沿汨羅江向南推進。日軍第3師團上村支隊在海軍艦艇支持下,釋放煙霧彈和毒氣,自汨羅江以南的營田登陸,於23日下午攻佔營田地區。

日軍突破新牆河防線 白崇禧計劃誘敵深入

鑒於湘北戰局緊張,9月24日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舉行最高幕僚會議,對湘北會戰提出了甲乙兩個方案。

白崇禧從中國抗戰的長遠全局著想,一向主張靈活運用戰略戰術,「以機動的運動戰為主,配合必要的陣地戰,廣泛的游擊戰為輔,打擊敵人,消耗敵人,乃至殲滅敵人」(《白崇禧:從湘北勝利說到今後應有的努力》1939年)。他還主張不輕易與敵主力進行硬拚決戰,以免過度損耗國軍元氣,不利於堅持長期持久抗戰,而使別有用心之漁翁(主要指共產黨)得利。

早在南昌失陷後,白崇禧便向蔣介石發出密電,對國軍今後作戰方針提出建議:「國軍應鞏固作戰根源與戰略要樞,並掌握主動地位,隨時窺破有利時期於有利地形,發揮最大威力消耗擊破各戰區敵軍,逐漸收復要地」,「經濟的使用兵力,非有利地形、有利時機,不輕於決戰」(《桂林行營業務紀要——今後國軍對倭『戰爭指導』及『作戰計畫』之原則的建議》)。

在9月24日晚的會議上,白崇禧以及參謀本部多位人員主張長期抗戰應先立於不敗之地,此時不宜以主力在長沙與敵軍硬拚,而應先將敵主力進一步更深入誘入長沙以南地區,再伺機予敵沈重打擊(甲案);陳誠則主張誘敵至長沙便聚殲日軍主力(乙案)。

蔣委員長採納批准了甲案:第九戰區爾後應本上述4月21日的電令作戰;保持幕阜山根據地;敵人如真進攻長沙時,可在鐵路線正面逐步抵抗,消耗敵人,換取時間。等到敵軍突入長沙附近時,逐漸退到株洲、瀏陽、醴陵地區。

9月25日,軍委會正式頒發命令:(一)萬一長沙不守,薛長官應到萍鄉指揮,以便督率留在贛北、鄂南及湘鄂邊區山地的游擊部隊,作有力的游擊。(二)在瀏陽、醴陵各重要地區應佈置兵力,阻敵深入;並在長沙附近埋伏一個軍,乘敵進入長沙,立足未穩之際逆襲。(三)衡陽地位重要,應講求間接掩護,避開直接防禦。

白崇禧認為應先將日軍主力更深入引誘至長沙以南的醴陵、株洲、衡陽一線,進一步削弱日軍的戰鬥力,再伺機給予日軍重擊,當可發揮國軍的最大威力,以消耗擊破日軍主力。9月25日,白崇禧電令第九戰區:(一)目下守備汨羅、湘陰之部隊應以一部極力遲滯敵人前進,主力即向醴陵、株洲方面預定地區轉移,準備爾後作戰。(二)為予長沙附近敵人以有力打擊,應以有力兵團於高橋、金井附近佔領側面陣地,乘敵南進之際,與守備長沙之部隊互相策應,加以側擊。(三)第79軍之游擊地區可指定於麥市、通城、朱公橋、平江一帶。(四)已令第5軍主力推進衡陽,一師推進衡山,準備增援湘北作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

薛岳力主戰於長沙 終獲蔣委員長批准

十萬日軍碰壁第一次長沙會戰始末
抗戰期間,陳誠與薛岳合影。(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接到軍委會和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的指示命令後,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不以為然,仍堅持要以主力部隊在長沙與日軍大戰一場。

9月29日,日軍先頭部隊竄至長沙附近之永安等地,長沙已隱聞炮聲。蔣委員長聞訊後,命白崇禧和陳誠星夜入湘,傳達最高統帥的旨意,並協助薛岳處理一切。動身之前,陳誠曾提出長沙「守」與「不守」兩案,蔣介石批「不守」。

白、陳兩人向薛岳傳達最高統帥的旨意後,薛岳情緒十分激動,堅持說長沙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軍人守土有責,不忍輕言撤退;若撤退到衡陽等地,不僅影響民心、士氣,對於今後兵源、糧食都會造成一定的困難。然而考慮抗戰全局的白崇禧並未被薛岳的這些理由說服。原本就主張在長沙與敵主力決戰的陳誠,見薛、白兩人相持不下,建議「不如且就當前敵我情勢,研究我軍有無一戰之可能?」薛岳堅稱深信士氣甚盛,可以與敵在長沙一戰。

於是陳誠一面與白崇禧商量,並令薛岳反攻;同時將薛岳要求堅守長沙的決心及當時情況立即上報給蔣委員長,請委員長批准薛岳因時因地制宜。

薛岳又給重慶蔣委員長打電話,蔣夫人宋美齡接的電話。薛岳慷慨激昂地說:「我就要在長沙打,如果湖南戰勝,是國家和委員長之福;如果戰敗,我就自殺以謝國人!」薛岳這番話,令宋美齡十分感動。次日,宋美齡給薛岳回電話,說:「伯陵兄,委員長講過了,你要有這個信心你就在這裡打,這個時候我們難得有這樣的信心,有這個信心我們為什麼不要呢?你這不是抗命,現在委員長重新下個命令,配合你。」

9月26日,蔣介石和軍委會終於同意批准薛岳在長沙附近與日軍主力決戰,電令第九戰區:「準備以六(個)師兵力,置長沙附近,由薛長官親自指揮,襲擊向長沙方面突進之敵,予以嚴重打擊。」蔣介石並命白崇禧在湘協助督導薛岳和第九戰區作戰。

薛岳指揮若定 湘北日軍遭到伏擊潰退

遵照蔣委員長、軍委會和桂林行營的最新指示,薛岳將戰區司令長官部從長沙遷往衡陽,並迅速制定了《在長沙以北地區誘敵殲滅戰之指導方案》,重新調整了會戰部署:在長沙以北正面,埋伏歐震第4軍59師、孫渡58軍魯道源第11師;在左右兩翼的福臨鋪、橋頭驛地區,埋伏張耀明52軍第2、25、195師、彭位仁73軍第77、195師;共計7個師兵力;再以有力部隊控制於金井及福臨鋪以東地區;待敵軍主力進入伏擊區域,發動突襲包圍聚殲之。

贛北方面,戰區副司令長官羅卓英統一指揮第一、第十九、第三十集團軍,在高安、奉新、修水、銅鼓各地,阻擊日本第11軍第101、106師團,使其不能竄入鄂南、湘北夾擊我軍,保障我主力軍右側安全。日軍在贛北不斷遭到我軍伏擊、側擊和夾擊,岡村遂於9月29日下令106師團撤退,同時令第33師團經渣津東攻修水,接應被圍於甘坊附近的第106師團。

湘北方面,日軍於9月26日渡過汨羅江後,到處受到國軍的頑強阻擊。當日軍第6師團、奈良支隊、上村支隊企圖從三面包圍第15集團軍時,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征獲得薛岳批准,指揮各軍撤退,使日軍企圖在平江地區圍殲關集團軍的計畫破產。9月28日,第6師團及上村支隊分兩路向南進攻,在福臨鋪、石門痕遭到張耀明52軍195師的伏擊,上村支隊在粟橋遭到73軍77師的伏擊。9月30日,張耀明指揮52軍3個師向永安市、上杉市日軍進攻。

至此,從贛北、鄂南企圖策應湘北戰場的日軍都遭到中國軍隊的節節阻擊或伏擊。而湘北日軍,自恃佔據武器裝備和陸海空優勢,仍孤軍冒險向長沙正面逼近。

當湘北日軍主力進至距離長沙20華里地帶時,不斷遭到中國伏兵四處襲擊。坐鎮湖北咸寧指揮所的岡村寧次突然警覺,恐懼孤軍深入前方薛岳佈置的「口袋陣」,仔細權衡後,岡村知難而退,在10月1日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10月5日,國軍擊落日機一架,繳獲了岡村寧次從咸寧指揮所發出的總退卻令:「華軍頑強,現仍潛伏於汨水、修河兩岸地區。本軍為避免不利態勢,應速向原陣地轉進,以圖戰鬥力之恢復,並應嚴密防備華軍之追擊。」

薛岳獲悉後,立即命國軍全線追擊日軍。

10月1日,進至永安市的日軍首先向撈刀河以北撤退。2日,關麟征第15集團軍各部開始追擊,當日克復上杉市。3日,第25、第195師追擊到達福臨鋪、金井附近。4日,又克復汨羅、新市等處。戰區副司令長官楊森指揮第27集團軍(川軍第20軍),夏楚中第79軍、李玉堂第8軍沿汨羅江兩岸,向進入長壽街、平江一線的日軍搜索截擊。10月6日,第79軍王甲本98師克服平江。9日,王陵基第30集團軍克復修水;第52軍進佔鹿角、新牆、楊林街之線,日軍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10月10日,第20軍133師與第8軍趙錫田第3師自渣津追剿修水殘敵,克服麥市。

第一次長沙會戰勝利 意义深遠

至10月14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第一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會戰」)勝利結束。

薛岳當即發電報向蔣委員長報捷:「日軍分三路進攻長沙,我誘敵深入,於長沙附近予以痛擊,敵傷亡慘重,向北潰逃……」

10月12日,中央社在長沙發表蔣委員長嘉慰白崇禧、陳誠、薛岳以及所有有功將士的電報:「白主任並轉陳長官薛長官,此次湘北戰役殲敵過半,捷報傳來,舉國振奮。具見指揮有方,將士用命,無任嘉慰。所有此役有功人員,希切實查明詳報,其死傷官兵,並應查報以憑獎恤。自茲勝利初基業已奠立,我將士之責任愈重,務望勗勉所部,格外戒愼,倍加努力,勿驕矜勿懈怠,光大戰績,用集大勛,至深企盼。中正。」

白崇禧復電委員長:「委員長蔣鈞鑒:真電奉悉。辱承獎飾,怍悚交並。此次湘北勝利,全仗鈞座德威及戰略指導,陳薛兩長官主持籌劃指揮,民眾之熱心扶助,有以致之。但未及將敵全數聚殲,殊為遺憾……職白崇禧叩。」

對於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殲敵數量,各方說法不一。薛岳在長沙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稱「我全體將士忠勇用命,國民努力助戰,激戰20餘夜,先後斃傷敵三萬餘人,俘獲無算。」陳誠晚年在臺灣的回憶錄中稱「各路敵軍死傷計四萬餘人」。白崇禧當年稱「先後戰鬥28日,擊斃敵人一萬八千以上」(《桂林行營業務紀要:湘北會戰》),晚年在臺灣接受採訪時說「(長沙附近)敵由優勢空軍擁護,行有計畫之退卻,未受多大損失本會戰告終」。蔣緯國主編的《抗日禦侮》說「雙方均未收顯著及決定性之殲滅戰果」。此次會戰的殲敵數量之事,尚待今後歷史學家進一步探索發掘真相。

不管怎樣,此次會戰,是在蔣委員長的英明領導和戰略指導下,全體參戰國軍將士英勇奮戰,粉碎了10萬日軍企圖圍殲第九戰區主力的迷夢,保衛了戰略要地長沙,是第二期抗戰中的一次勝利會戰。战后,薛岳正式晋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陈诚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長官。

此次會戰的戰略戰術,對此後在長沙的三次會戰(包括1944年(長沙)(衡陽)會戰)都有深遠影響。實際上,薛岳此後都是以第一次長沙會戰「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戰略為藍本,並指揮第九戰區獲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大捷。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