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VS.愛情:中國「居住證」與台灣人「用腳投票」課題(圖)

作者:黃兆年 發表:2018-09-30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麵包VS.愛情:中國「居住證」與台灣人「用腳投票」課題
申請居住證要按指紋,這像是把生命和自由交給已在16省市佈下「天網」的「老大哥」。(圖:中央社)

【看中国2018年9月30日讯】2014太陽花運動之後,中國對台灣的經濟統戰策略,已從在集體層次對整個經濟體、特定產業的收編,逐漸轉變為在個體層次對企業、個人的吸納,並傾向繞過執政當局和協力政黨,直接訴諸社會大眾。從「三中一青」、「一代一線」,到今年初的31項「惠台」措施,再到本月初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政策,皆可視為新形態經濟統戰的一連串進擊。「紅利」當前,台灣民眾不免面臨「用腳投票」(vote with one's feet)的課題:是否該去中國試試水溫?是否該申領一下「居住證」?該考慮些什麼?又該如何作抉擇?本文嘗試從「麵包vs.愛情」的觀點提供一些思考。

身處全球化時代,人們逐「麵包」而居,到國外讀書、工作、甚至移民,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於是談到居住證政策,我們首先要問:這「麵包」真的吃得到嗎?根據《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居住證之申領須符合在中國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穩定住所、有合法穩定就業、或連續就讀等條件。也就是說,已長久待在中國者才能立即享受好處,而尚未在中國站穩腳跟者則得先找到立足之地才行。然而,隨著中國生產成本優勢不再,以及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外資(包括台資)企業的撤離勢必將減少台灣畢業生或人才在中國的就業機會。除此之外,儘管中國聲稱對台灣敞開經濟市場大門,但各種政治上或社會上的「潛規則」,仍對「85度C」和「戴立忍」們構成實質的壓力和排斥效果,事實上提高了台商與台灣人才在中國市場受挫的風險。

申領居住證之後,接著要問的是:這「麵包」真的好吃嗎?依規定,居住證將保證持證者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以及九項便利,以落實所謂同等待遇。的確,居住證比起台胞證多提供了一些「小便利」,主要反映在買車票、買機票、住旅館等方面。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持證者如欲享受「大權利」,則必須依規定付出相應的代價。以最核心的「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為例,年輕人如想使用「住房公積金」買房,必須足額繳納一年之後才能取得貸款。年長者如想領取「基本養老金」,除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外,尚須累績繳滿15年以上的保費才夠資格。此外各類社會保險與福利項目與台灣多有重疊,台灣人領證後恐將面臨在兩岸雙重負擔的窘境。這些成本自不會出現在中國的政治宣傳之中。

人們在全球化時代移居他國,無非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除了「麵包」(利益)之外,也應該把「愛情」(認同)納入考慮。「愛情」經常被拿來比喻國族認同(大中華民族主義VS.台灣主體意識),但本文希望多加關注並討論的是對於政治價值與制度的認同(威權VS.自由民主)。最近出現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如果台灣人申請美國綠卡不被視為有問題,那麼申請中國居住證也不該被認為有問題。

姑且不論中國對台灣具有「去主權化」、「國民化」等特殊的統戰意圖,上述觀點也完全忽略了中國與美國在政治價值與制度上的根本差異。有別於美國的自由民主,中國採行威權體制勢必為生活其中的居民帶來更多的人權壓迫和政治風險。舉例來說,儘管同樣都要按指紋,申請美國綠卡至少是把生物特徵交給權力受制衡的民主政府,而申請中國居住證則更像是把生命和自由交給已在16省市佈下「天網」的「老大哥」(Big Brother)。這對習慣民主、熱愛自由的台灣人而言,未必是值得嚮往的美好生活。

至於在「麵包」與「愛情」之間該如何抉擇?香港人近年的移民意向頗值得我們借鏡。由歷史觀之,香港近代出現幾次向外移民的風潮,幾乎都與抗拒來自中國的政治壓力有關,包括1983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不順、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及至2014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據統計,97前夕香港人主要移民國家為美國、澳洲、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2014之後移民至台灣的人數相較於移民至美、加、澳者顯著上升。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16年10月公布之民調,近四成(38.9%)受訪市民有移民打算,而台灣是最多受訪者提及的移民目的地(佔16.3%),其次是澳洲(15.2%)、加拿大(13.8%)。事實上,香港人如想移民台灣,除了依親、留學等條件之外,必須在台投資600萬元設立公司,即便如此,仍有越來越多人迫於中國因素,寧可付出物質成本也想追求自由生活。可見台灣的「愛情」其實很有吸引力,值得台灣人自己更加珍惜與重視,並在抉擇是否移居中國時納入考量。

講到底,兩岸競爭本質上是威權與民主之間的價值與制度之爭。面對中國持續以威脅利誘爭取台灣人「用腳投票」、改變政治認同,台灣一方面固然要強化自己的「麵包」,持續改善自身的投資和就業環境,另方面也要強化自己的「愛情」,持續鞏固自由民主的價值和制度,並提升台灣人對自由民主的珍視和信心。跟「麵包」比起來,「愛情」才是台灣最能與中國做出區隔之處,讓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得以存續,將是台灣留住人才、贏得人心的最終競爭優勢所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思想坦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