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第一幅春聯是誰寫的?(圖)

作者:李真音 發表:2019-02-08 1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家家戶戶貼春聯,已經是全世界華人過年不可缺少的傳統習俗。
家家戶戶貼春聯,已經是全世界華人過年不可缺少的傳統習俗。(圖片來源:Oliver515/維基百科)

每逢過年春聯,已經是全世界華人過年不可缺少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但你知道中國史上第一幅春聯是誰寫的嗎?貼春聯的傳統又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史上第一幅春聯

中國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副春聯是由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的皇帝孟昶所寫的。

說起這位孟昶啊,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很陌生。孟昶(音同「敞」)(西元919年∼西元965年)他是後蜀的末代皇帝,他與南唐後主李煜有一點很相似,雖同為亡國之君,但都是很有文采的人,又喜好音樂,而孟昶還被南管界稱為祖師爺。

據《宋史・卷六十六》記載,在後蜀還未歸北宋之時,廣政二十七年(西元964年)的除夕,孟昶命翰林學士幸寅遜撰詞寫在桃符上,要在正月初一的時候放置在寢門左右。但孟昶嫌幸寅遜寫的春聯不好,索性自己親自提筆,就寫下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從此春節寫春聯之俗便傳入民間,孟昶也就成春聯鼻祖了。

不過,孟昶可能想不到他寫的這副春聯還成了後蜀亡國的預言。就在第二年(西元965年)的正月,宋太祖趙匡胤派兵統一了後蜀。後蜀滅亡,孟昶被俘。同時,趙匡胤任命呂餘慶去原後蜀的都城做成都知府,這不正是「新年納餘慶」嗎?更有趣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建隆元年(960年)就將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六日定為他的誕辰之日,並命名為「長春節」,正應了孟昶那句「嘉節號長春」。

春聯起源於桃符

我們都知道北宋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聯起源於桃符。早在周代,中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相傳,在上古時期度朔山的巨大桃樹下,有神荼和鬱壘兩位降鬼大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後漢書・禮儀志》)所以老百姓就在桃木上畫出兩位降鬼大神,或者是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懸掛於門上,趨吉避凶。

雖然後蜀孟昶開啟了過年寫春聯的先例,但在兩宋時期,「春聯」還是被稱為「桃符」,就如《元日》一詩中所寫的「總把新桃換舊符」。但是聯語不僅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有些是直接寫或者是雕刻在楹柱上,亦有些是在楹柱上掛上寫有對聯的牌子,叫作「楹聯」。

直到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桃符才真正轉化為春聯,並且很快普及全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現南京)定都以後,下令所有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在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而且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

傳說朱元璋在明代初年的一個除夕,在當時的首都金陵(今南京)微服出行,發現其中一戶人家沒貼春聯,問到戶主,得知他們因為沒人會寫字,而且有沒有人代寫春聯。於是朱元璋就根據戶主當屠戶的職業寫下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從此以後,貼春聯的習俗在明朝開始盛行,人們也開始把原先寫在桃符(桃木板)上的對聯,改為寫在大紅紙上並粘貼在門上,亦出現了「春帖」一詞,流傳至今。

「春聯」在清代更為盛行,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風雅之事。最後,小編選取幾副古代的對聯,供大家欣賞:

朱元璋賜魏國公徐達聯:

破敵平蠻,功貫古今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無雙。

南京西門外莫愁湖勝棋樓聯:

人言可謂,我始欲愁,仔細思量,風吹縐一池春水;

勝固欣然,敗也無妨,如何結果,浪淘盡千古英雄。
 
鄭燮自題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斧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