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道德經》裡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這大概的意思是,能夠瞭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瞭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老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要做到自我洞見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在說到自我洞見的不易時,常以「目不見睫」這個成語作比喻。
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當屬自我洞見。一個能洞見自己的人,也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所謂洞見,就是能認清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並迅速付出相對應的行動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洞見自己呢?
1、承認自己的無知
人最難的事,莫過於承認自己的無知,一旦這樣做,就代表要在人前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面子也必須放下,所以一般人並不會這麼做。
正因如此,所以能不能承認自己的無知,進而洞見自己,在這裡就開始產生了差距,也是人生能否改變的關鍵。
天才童星楊心龍從小就熱愛演講,他在9歲時的演講視頻因為被他爸傳到了網上,結果就火了起來,網友還給他取名叫「演講帝」。
至此,他的人生軌跡改變了,他也真正嚐到了「少年得志」的甜頭。但如他所說,少年得志是一把雙刃劍,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而他也曾迷失過自己。
因為出名後,他開始瞧不起學校的同學,沒辦法和他們相處,更曾讓要跟他一起踢球的夥伴,在寒冷的冬天枯等半小時。想當然爾,最後朋友們都開始遠離他。好在他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節目中坦白這段經歷,並當著所有觀眾的面,向他的同學認錯。
他的導師樂嘉在事後對他說,「自我洞見是一生的功課,你能在公眾演講中,講出自己的成長軌跡,並當眾承認自己的無知,厲害極了。」
真正的洞見,有著高度的覺察力,對自己的無知,對問題的反省都能深刻的洞察。
2、對自己的認識 決定人生高度
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這雙眼睛能觀天文、識地理、看社會,惟獨對眼皮上的睫毛視而不見,所以唐代詩人杜牧也發出了「睫在眼前長不見」的感歎。
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層次越高的人,越能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不足;層次越低的人,越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要發現別人的短處和劣勢不難,但想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就如「目不見睫」一樣困難了。
自我洞見的過程是痛苦的,尤其對兩種人而言,一種是成長過程中受到強大外力影響的人,另一種是飽受性格缺陷折磨的人。但若能真正做到,人生高度可能就由此開始改變。
因為這能幫助我們認清自己是誰,從而為探知自己一生終究想要什麼打下基礎;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局限,從而為自己的修為打下基礎。就好比建房子,基礎打牢固了,高樓大廈自然就可以建起來。
每個人在看別人的時候,都表現得像一位哲學家,面面俱到;但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卻表現得像傻瓜一樣。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人們很少願意真正的面對真實的自己。因為害怕看到自己的陰暗與缺陷,害怕解剖自我與面對現實。
當我們能夠開始洞見自己,就能一步一步上升到人生的新高度,這也正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所在。
責任編輯:察方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