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關係驚濤拍岸40年 臺灣會生存下去!(上)(組圖)

原標題:美臺關係記錄片《驚濤拍岸40年》(上):「臺灣會生存下去」

作者:樊冬寧 鍾睿哲 發表:2019-05-27 12: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蔣經國對美中建交發表電視談話
蔣經國對美中建交發表電視談話(臺灣中華電視公司CTS提供)

在保障臺灣安全與美國對臺軍售的《臺灣關係法》簽署40週年之際,美國之音特別製作美臺關係40年記錄片《驚濤拍岸四十年》,採訪了前美國總統卡特、前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秘書宋楚瑜、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前臺灣外長錢復、程建人以及前美國國會眾議員沃爾夫等歷史見證者,從1979的幕後秘辛,到2019的三角棋局,為您細說從頭,並還原美臺斷交幕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時刻,帶您回到40年前風雲變色的那一夜。

宋楚瑜的「第六感」

臺北時間1978年12月15日深夜11點40分的一通電話,改變了臺灣的命運。

時任蔣經國秘書、現任親民黨主席的宋楚瑜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回憶說:「我聽到安克志(Leonard Unger)大使第一通電話,用這樣的態度說,他要單獨地來見我們的總統,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早上清晨九點來見總統,我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是不是那件事要發生了?」

前美國大使安克志(Leonard Unger)
前美國大使安克志(Leonard Unger)(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局NARA)

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志接到從華盛頓拍來的密電,匆匆離開美僑商會的聖誕派對,又打了第二通電話到蔣經國秘書宋楚瑜位於新店的家中,要求把隔天早上晉見蔣經國的時間從九點提前到七點,宋楚瑜直覺大事不妙……

宋楚瑜回憶說:「我說如果是那件事情要發生,你不能夠等到明天早上七點才來見我們的總統,你應該今天晚上就立刻來見我們的總統!」

宋楚瑜從新店飛車趕至七海官邸,通過森嚴的警衛,叫醒值班的醫官,然後穿過起居室,來到蔣經國的床邊,這時已經過了凌晨,他鼓起勇氣,打開了床頭燈。

宋楚瑜回憶說:「當時我很大膽地向總統報告,美國大使安克志緊急請見,經國先生睡眼迷迷地問我:什麼事?我報告總統:我並不清楚,但顯然有些很特殊的狀況,他必須晚上來見總統,經國先生猶豫了幾秒鐘之後說:你請他來。」

華盛頓「五人小組」

外交部次長錢復也隨後趕至七海官邸。錢復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回憶說:「到了一點多鐘電話來了,說是馬上就要來,你趕緊趕來,我就坐了個計程車,飛車趕到七海官邸,那時已經兩點,我進去之後,經國先生已經衣服穿好了在等,楚瑜也在那裡。凌晨2點15分,安克志大使抵達七海官邸。安克志當時就讀幾個文件,第一個文件是美國跟大陸建交的公報,第二個是美國政府的聲明,第三個是卡特總統的講話,這些念完了大概是20多分鐘。」

宋楚瑜回憶說,安克志大使除了宣讀公報內容,表示華盛頓和北京將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之外,也正式通知華盛頓和臺北的共同防禦條約將在一年之後廢止。他說,安克志大使在談話過程中特別強調,這件事情到目前為止,只有華盛頓少數幾個決策者知道。

當時在華盛頓擔任中華民國駐美一等秘書的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當時只有幾個人知道:總統卡特、副總統蒙代爾(孟岱爾)、國務卿萬斯(范錫)、國防部長布朗,第五個就是布熱津斯基(布里辛斯基)。連國務院管我們的(中華民國事務科科長)費浩偉(Harvey Feldman),他是12月15號早上到辦公室去,他泡杯咖啡準備要開始坐下來辦公,那個時候他才知道那天晚上卡特要舉行記者招待會,要宣布跟我們斷交、跟中共建交。」

94歲高齡的前總統卡特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回憶說,從一開始,華盛頓與北京談判的保密工作就做得非常好。他說:「國務院很多人都反對這麼做。所以我們從沒有通過國務院向我們駐中國的代表發送過函電。所有的函電都是從白宮發往中國,並從中國回覆白宮。我們繞過了國務院。沒有人知道。當然國務卿知道,布熱津斯基博士還有我們少數幾個人知道。不過,保密做得非常好。最大的爭議就是拿臺灣怎麼辦?」

錢復的「第十案」

有「外交教父」之稱的外交部長沈昌煥雖然之前對斷交一事曾經表示「人還沒死,怎能先準備棺材」,但外交部已在暗中研擬了十個方案。

錢復告訴美國之音,他記得當時蔣經國囑咐他寫了十個不同的方案,從最好的「雙重承認」--就是兩邊都有大使館,到一邊是大使館、一邊是總領事館,一路下來到最後,「第十案」就是美國完全接受大陸的要求「斷交、廢約、撤軍」。錢復說,沒想到最後派上用場的真就是最糟糕的「第十案」。

北京時間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點,華盛頓和北京同步發表建交公報。卡特總統在白宮宣布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錢復的「第十案」和宋楚瑜的「第六感」,雖然讓蔣經國得以處變不驚,但蔣經國的痛苦與憤怒仍在同一時間發表的電視談話中顯露無疑。

卡特與鄧小平簽署美中建交公報
卡特與鄧小平簽署美中建交公報(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局NARA)

蔣經國的「忍」

就在美中宣布建交的同一時間,蔣經國發表《告全國同胞》電視談話:「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們,今天大家心頭都非常沈重。美匪決定進一步的勾搭,建立所謂『外交關係』的消息,各位都已經知道了。困難重重之時,竟片面決定斷絕同我外交關係。我們已經聲明,一切後果,應完全由美方負責。」

宋楚瑜當時宣布:「總統對於美國突然宣布對我斷交的決定,再度向美國提出最嚴重的抗議。」

40年後宋楚瑜仍然忘不了那一刻。他說:「美國單方面這樣宣布,對我們中華民國不僅是不友好,是一種傷害,對蔣總統個人來說也是一種侮辱。」

錢復回憶說:「經國先生的確是很清楚會有這樣一個狀況發生,所以發生之後他沒有驚慌失措,他很鎮定,但話講得滿重的,我們跟貴國是非常友好的邦交國,這麼多年來彼此互助,可以說真正像是我們中國人說的『兄弟之邦』,現在這麼好的朋友,突然之間說不跟你做朋友,而且只給我們七個小時的警告,而且還告訴我們,你不許對外宣布。蔣總統說必須,這個我不能隱瞞我的國民,我做為國家的領導人,如果這麼嚴重的事還是應你的要求說要瞞住大家,我無臉對我的同胞。」

卡特保密激怒國會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3年解密的外交檔案,國務卿萬斯原本建議卡特總統提早通知臺灣,但擔心美國國會介入而決定保密。這導致蔣經國只有不到七個小時的時間因應變局,但也因此激怒了美國國會,為《臺灣關係法》的誕生埋下伏筆。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卡特政府在1978年12月15日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這對幾乎所有人來說完全是個意外,包括國會。」

當時擔任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的沃爾夫(伍爾夫,Lester Wolff)是《臺灣關係法》的重要推手。這位百歲老人在紐約寓所接受美國之音的專訪時回憶說:「我當時接到(助理國務卿)理查德・霍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的電話,讓我去白宮,他們要宣布一件事。那是做出宣布的一個小時之前。我對卡特事先沒通知我們就自作主張大為光火。我們為此努力了多年。我主持了多年的聽證會,議題包括臺灣問題。而卡特政府上臺,無視國會,自行做出宣布。這讓我們所有人都非常不安,不管是親臺還是親中的。」

當時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辦事處副主任的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回憶說:「在我們的策略考量中,一個問題是我們何時通知臺灣我們打算切斷與他們的關係。按照文件所寫,我們需要提前三個星期通知他們。但這根本是不現實的,因為他們可以在三個星期內得到國會支持,把它叫停。所以最終,我們是到了最後一刻才告訴他我們要斷絕關係的信息。這引起國會勃然大怒。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提前通知他們,建交進程可能就無法完成。」

臺灣反擊的「四種可能」

根據美國國務院後來解密的外交檔案,卡特政府當時與北京談判建交之所以保密到家,除了擔心美國國會介入之外,也非常擔心臺灣可能被迫採取的反制手段,包括:1.「打蘇聯牌」、2.「發展核武」、3.「宣布獨立」、或是乾脆是4.「與中共和談統一」。

美國國安會1977年的一份備忘錄更指出,臺灣可能在兩到四年之內進行核爆試驗。儘管蔣經國曾明確告知美國不會發展核武,但美方仍要求臺灣以書面形式作出保證。

宋楚瑜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拿出當年密存的文件,批露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辛。他說:「我在1975年1月1號開始上班(擔任蔣經國總統秘書),我4月1號就碰到馬康衛(Walter McConaughy)大使提到要從臺灣把核子武器撤走。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那時蔣經國先生還擔任行政院的院長,經國先生非常明確地告訴美國大使安克志,明確告訴他說,我們中華民國不會做原子彈,不會做不是說不曉得怎麼做,我們有能力可以做,但是我們不會去製造原子彈。而且很明確地和安克志大使表達我們這個立場。我們會做,但是我們做了以後我們又不能用,因為蔣經國先生說,我不會拿核子武器去殺害我自己的同胞。」

至於當時「兩岸和談」的可能性,北京在1979年1月1日美中正式建交當天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首次以「和平統一」的說法取代「解放臺灣」,並宣布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希望透過與美國關係的正常化加上對臺灣發動和平攻勢,實現「祖國統一」,但蔣經國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回應,他並向美方表示,與中共談判是「自殺行為」。

蔣經國在美中建交同一時間發布的電視談話中也強調:「我要再度斬釘斷鐵地忠告國人,我們絕不與共匪和談,否則就是自取滅亡。」

他告誡臺灣民眾說:「堅忍、沉著、奮鬥、成功。」

卡特未獲北京保證「不對臺動武」

擺放在蔣經國辦公室的「忍」字
擺放在蔣經國辦公室的「忍」字(宋楚瑜提供)

擺放在蔣經國辦公室的這個「忍」字,反映的不只是他的心境,也是臺灣當時的處境。錢復回憶,蔣經國在被告知斷交的那天晚上,反覆逼問美國大使安克志,美國曾經要求中共聲明不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北京難道答應了嗎?

時任美國駐北京聯絡辦事處主任伍德科克(伍考克,Leonard Woodcock)曾經對媒體表示:「我認為我們在實現關係正常化時做到了適當考慮臺灣人民的福祉,我充分期待而且相信,隨著時間發展會有一個演變的過程,不會對臺灣島動用任何武力。」

程建人也對美國之音說:「事實上,這是使得雙方曾經猶豫過,建交前稍微耽誤了一點時間的原因,美方說希望你們保證不用武力對臺灣,大陸說我不可能不用武力,結果就變成說美方希望(expect)大陸不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所以後來《臺灣關係法》中有一條就是,對臺灣使用武力威脅是美方的『grave concern』(嚴重關切)。」

而當時擔任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的沃爾夫議員在美中正式宣布建交之前,也曾經前往北京訪問,與掌握著中國實權的鄧小平談到臺灣問題,並代鄧小平傳話給卡特總統。

百歲議員沃爾夫(Lester Wolff)翻閱制定《臺灣關係法》當時珍貴歷史文件
百歲議員沃爾夫(Lester Wolff)翻閱制定《臺灣關係法》當時珍貴歷史文件(美國之音樊冬寧攝)

臺灣「瓜熟蒂落」?還是生存下去?

沃爾夫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回憶說:「我們進行了非常熱情友好的會談,非常熱情友好。會談結束時,他把我拉到一邊,他對我說,我們是兩個老兵。他說,轉告卡特總統,我們可以把臺灣問題擱到一邊,採用日本方式走下去,然後走向外交承認。我轉告了。然後我記得兩三個星期之內就談起了全面正常化的問題。鄧當時說,把它擱到一邊,——用他的原話說,臺灣問題會『瓜熟蒂落』(Taiwan will fall like aripe apple from the tree)。」

而根據美國政府2013年解密的檔案顯示,白宮國安會事後派人向前總統尼克松簡報美中建交一事,尼克松致函卡特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是否獲得北京保證不對臺動武?尼克松認為卡特在美中建交一事上「操之過急」,但他也請國安會的奧克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轉告卡特這一句話:「臺灣會生存下去(Taiwan Will Survive)!」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