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次御駕親征 蕩氣回腸的準噶爾之役(圖)

作者:淑萍 發表:2020-10-03 19: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下詔親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下詔親征。(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背景

清朝時,蒙古分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從噶爾丹統治準噶爾部以後,由於他有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蒙古國的野心,所以先後兼併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數十萬人逃到漠南,請求清朝政府保護。康熙便派遣使者與噶爾丹交涉,但噶爾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舉進攻漠南。

噶爾丹生於1645年,是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台吉的第七個兒子。噶爾丹從小就被送去學習當喇嘛,但他喜好舞槍弄棒,卻不喜歡念經。長大後,他在達賴喇嘛的支持下,回到準噶爾部落,消滅了政敵,從此,噶爾丹還俗,成為準噶爾部首領。

他執政之後,對四周發動多次戰爭,尤其對東部的喀爾喀蒙古及西邊的新疆,更是屢次掠奪其居民、牲畜,侵佔其牧地。喀爾喀蒙古因此多次向清朝求救,康熙曾派大臣與噶爾丹談判,但噶爾丹都不予理睬。

清朝在此時無法出兵,因為國內先後有吳三桂等的三藩之亂、南蒙古察哈爾部落的紛爭,對西北噶爾丹一事只好採取忍讓政策。噶爾丹看清朝如此軟弱,氣焰更加囂張。他不但殺害了康熙派去的使臣馬迪等人,還要求康熙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甚至提出康熙「君南方」,而由他「長北方」——成立蒙古汗國的想法。

康熙的隱忍作風,到噶爾丹於1688年再犯喀爾喀時,終於有了轉變。喀爾喀因噶爾丹入侵而向清朝求救,此時,清朝國內的政局已經穩固,各地叛亂已平,康熙於是召集群臣,決定御駕親征

第一次親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下詔親征。他兵分兩路:左路出古北口,由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右路出喜峰口,由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康熙親自率兵在後督軍。剛開始時並不是很順利。噶爾丹屯兵於樹叢中,前有河流阻擋,後有樹林掩蔽。噶爾丹設「駝城」,把上萬隻駱駝,綁住其腳躺在地上,駝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個長長的「駝城」。噶爾丹軍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槍箭,以阻止清軍進攻。在這種前有駝城、後有伏兵的情況下,清都統佟國綱率兵前進時,中鳥槍陣亡。後來,清軍改變戰略,以火砲火槍猛攻駝城的其中一段,駝城終於被打開了缺口。清步兵、騎兵齊衝殺過去,福全又令士兵繞到山後,夾擊敵軍,敵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而逃。

八月一日,清軍與噶爾丹再戰,清軍使用強大的炮兵,加上噶爾丹部眾染天花,死傷甚多。噶爾丹為了逃命,立刻派達賴喇嘛的使臣濟隆前來乞降。濟隆來往於噶爾丹和清軍之間,假談判之名,行緩兵之實,讓噶爾丹有時間逃脫。康熙知其詭計,遂命令「速進兵,毋墮賊計」(快進軍追擊!別中了賊人的詭計!),果然,噶爾丹不等回覆,就已經連夜北逃。

清軍本可乘勝追擊敵軍,但狡詐的噶爾丹為了使康熙見信並停止追擊,假意跪於威靈佛前,發誓:「永不犯中華皇帝屬下喀爾喀以及眾民」、「佛在此,敢不自服乎?聖上即佛也,乞終寵宥我!」康熙知道噶爾丹發了重誓,就暫時停止追擊,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他寫了赦諭給噶爾丹:「今爾以誓書來請罪求和……不得擅犯我屬下部落喀爾喀一人一畜,……爾倘有窘迫,奏聞於朕,朕必如前撫養,斷不念爾舊愆。」儘管如此,康熙對噶爾丹的野心還是很清楚的,他對臣下說:「此虜不足信也」,「噶爾丹乃奸窮莫測之人,因今力薄難支,故爾遠伏,倘彼勢少張,又復生事悖亂,彰彰明志。」也就是說噶爾丹的叛亂乃其天性,不會更改。

果然,噶爾丹回到漠北,表面上對清朝表示臣服,實際上卻在暗中招兵買馬。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約見噶爾丹,打算訂立盟約,遭到噶爾丹拒絕。噶爾丹不但不來,連派去的使臣也被殺害。同時,噶爾丹還派人到漠南造謠煽動叛亂。康熙帝知噶爾丹毫無悔改之意,便出一計,密令科爾沁土謝圖親王等人,假裝投降噶爾丹,承諾作為夾攻清軍時的內應,以此誘噶爾丹出兵。康熙三十四年,噶爾丹果然親率三萬騎兵出征,結果被清軍一舉殲滅。

第二次親征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帥八旗勁旅出征。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率中路軍,往瀚海以北前進,三路軍約期夾攻。途中有傳言沙俄要助噶爾丹出兵,許多大臣驚慌,建議康熙停止進軍,大學士伊桑阿等力主回師。惟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力主禦敵。康熙決定獨排眾議,堅持進擊噶爾丹,並警告大臣們:「不奮勇前往逡巡退後,朕必誅之。」又說:「朕祭告天地宗廟出征,不見賊而返,何以對天下?且大軍退,則賊盡銳往西路,西路軍不其殆乎?」

康熙一方面「手繪陣圖,指示方略」,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去告訴噶爾丹,說康熙帝已經御駕親征的消息。噶爾丹聞訊不敢置信,登山遙望,果然有御營黃幄龍纛,知道確實是康熙親征,且軍容整齊浩大,頓時喪膽,當下拔營遁逃。隔天,清軍趕到克魯倫河時,對岸已不見噶爾丹蹤跡。康熙親率追趕三天,也沒追上,於是只好通知西路軍大將費揚古,要他們在途中截擊噶爾丹。 噶爾丹帶兵逃奔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與清西路軍費揚古相遇,遭埋伏,兵敗。昭莫多一戰,噶爾丹幾乎全軍覆沒,被殲萬餘人,最後噶爾丹只得「引數騎逃去」,此後便一撅不振。六月,康熙駕還京師。

第三次親征

由於噶爾丹暴虐好戰,所以很多部眾都背叛他。以致其到處流竄,無安身之處。康熙三十六年,康熙決定第三次親征,給予殘存的噶爾丹勢力徹底結束。噶爾丹殘部一聽清康熙皇帝再度親征,紛紛自動前去投降,甚至還領路追捕噶爾丹。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只好選擇服毒自殺,結束其好鬥喜戰的一生。清朝與噶爾丹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八年,終於宣告結束。

結局

康熙在三次親征當中,不計「萬乘之尊」,與士兵們同甘苦、共患難的精神,「日惟一餐,恒飲濁水,甘受勞苦」,使清軍士兵們非常感動,這也是三次征戰清軍都能獲勝的原因之一。康熙明智的決策,加上英勇有膽識,統帥大軍三次出塞,消滅了邊境的侵擾,使清朝國土的鞏固有了良好的基礎。康熙不僅膽識、遠見、氣魄,無人能出其右,甚至在平定噶爾丹以後,對準噶爾部仍採取寬大、仁愛的政策,在歷代帝王中,其胸襟無人能比。同時也由於康熙對準噶爾部的種種仁愛措施,使準噶爾部對清朝保持密切且穩定的關係。

責任編輯:美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