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要注意 5種病是這樣吃出來的(組圖)


過五十後,舌頭上的味蕾開始減少,對鹹味、甜味的敏感度降低。
過五十後,舌頭上的味蕾開始減少,對鹹味、甜味的敏感度降低。

夏天滷串、冬天火鍋,重口味的食物能給味蕾帶來更多刺激,、辣、麻、油,讓人欲罷不能。享受美味的同時,重口味正在悄悄瓦解你的健康。

國人口味,男性吃的鹽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北方高於南方。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人平均膳食鈉攝入量為3960毫克/天,而世界衛生組織鈉的建議攝入量為每天不超過2000毫克。同時,研究還發現不同年齡人群的口味差異。

中年人口味最重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身體機能開始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過五十後,人們舌頭上的味蕾開始減少,對鹹味、甜味的敏感度降低,做菜時會放更多鹽和糖。

2、在外就餐機會多

為了刺激顧客的食慾,吸引回頭客,不少餐廳會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油、鹽或糖以及各類調味品,這樣的「重口味」會使食客在不知不覺中攝入了過多的鈉,並逐漸養成了重口味的習慣。

3、不太重視健康

一些人認為,即使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飲食經常高油、高鹽、高糖,或者習慣大吃大喝,但看起來好像對身體「沒什麼影響」。

即便已經有了「三高」,但也不痛不癢,「都是慢病,不要緊」。另外,還有一些中年人,背負著教育子女、贍養父母和事業發展的重任,還「顧不上」關注自己的健康。

口味重帶來一身病

過鹹、過辣、油膩重口味食物,會給身體帶來幾多種疾病。
過鹹、過辣、油膩重口味食物,會給身體帶來許多種疾病。

上述研究顯示:我們攝入的鈉八成來自調味品,其中,烹調鹽是主力,占63.6%;第二位是醬油,占10.4%;烹調食物(11.9%)和加工食品(8.7%)比重也很大。

「重口味、輕營養」的飲食方式,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熱量過剩、營養不足。過鹹、過辣、油膩的重口味,會給身體帶來許多種疾病。

1、高血壓

老年人飲食中含鹽量高,鹽負荷高,高血壓發生率也隨之升高。
老年人飲食中含鹽量高,鹽負荷高,高血壓發生率也隨之升高。

鹽攝入過多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引起高血壓。由於人的體液滲透壓是恆定的,因此,每攝入1克食鹽,就需要多出111克水與之配比,形成「生理鹽水」的滲透壓,儲存在組織中。這會導致血管中的水分增加,血管壁所受壓力隨之增大,誘發高血壓。

我國居民飲食方式和西方差別很大,主要表現為高鹽和低鉀,特別是北方人、老年人飲食中含鹽量高,鹽負荷高,高血壓發生率也隨之升高,而且多是容量性高血壓,低腎素水平的高血壓。

2、心臟病

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3年「流行病與防治暨營養、體育活動與新陳代謝科學大會」上指出,2010年全球有2300萬例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腦血管相關疾病致死案例,可能與鈉鹽的過量攝入有關,占死於此類疾病案例的15%。

在與過度攝入鈉鹽相關的心血管病死亡案例中,約100萬人是69歲之前死亡的,占案例總數的40%。

3、肝腎疾病

血壓高,肝腎血流量少,使得肝腎承受的代謝壓力增大,損害其正常功能。

4、胃病

醃菜中所含亞硝酸鹽在胃酸和細菌作用下會轉變為亞硝胺,易致胃癌。

5、骨質疏鬆

人體每排泄1克鈉,會耗損約26毫克鈣,因此吃鹽多還容易導致骨質疏鬆。

此外,愛吃辣也是重口味的體現。一般廚師做菜「逢辣必鹹」,為了中和乾巴巴的辣味,需要增加用鹽量,給身體帶來雙重危害。

不僅如此,口味過重帶來的健康問題,還可能影響妊娠期、哺乳期的母親和胎兒,把一些疾病傳給下一代;更有研究顯示,人的口味也是會「遺傳的」,父母口味過重,孩子也不能免受其害。

在家和在外,如何戒掉「重口味」

為了避免讓重口味傷害身體,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減少鹽攝入。

1、在家烹飪時

烹飪時,出鍋前再放鹽,可增加鹹味感但不增加鹽用量。

利用酸、甜、辣、麻等其他佐料調味;或者用胡椒、大料、花椒、咖喱、辣椒、蘑菇、陳皮、桂皮等代替鹽。減少使用含鹽量高的調料,比如醬油、黃豆醬、辣醬等。

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鹽量多的食品,如鹹肉、臘肉、鹹魚、鹹菜和罐頭等傳統醃製品。

2、在外就餐時

盡量選擇一些清淡的菜餚,有益健康。
盡量選擇一些清淡的菜餚,有益健康。(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盡量選擇一些清淡的菜餚,比如使用清蒸、涼拌、白灼、烘烤、清燉等做法的菜品。實在無法避免,不妨準備一杯白開水,將重口味菜餚涮一下再吃。



責任編輯:蓮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