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業抄襲侵權成風 中國農業「晶元」面臨危機(圖)


農業 晶元 種子 糧食
中國種業入門門檻低、科研與市場脫節、管理制度落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2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作為農業晶元」,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糧食安全的命脈。據媒體消息,中國種業入門門檻低、科研與市場脫節、管理制度落後,被「洋種子」卡脖子的隱憂漸顯。不但玉米、馬鈴薯等種子依賴進口,不少蔬菜、水果、畜牧也依賴「洋種子」。

據《瞭望》新聞週刊12月12日報導,中國種業市場面臨模仿抄襲成風、種子企業小而多小而散、加劇依賴「洋種子」等多重困境,為種子安全敲響了警鐘。

在中國的主要農作物中,水稻、小麥種子基本為國產品種,

玉米、馬鈴薯等種子部分依賴進口,不少蔬菜品種也依賴「洋種子」。畜禽種質資源也長期依賴「洋種子」。生豬種質資源多從歐美等地引進,而引進後選育又跟不上,令生豬產業無法擺脫「引種-退化-引種」的循環。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說,在雜交玉米種的組配選育中,跟隨模仿國外雜優模式的比例也較大,與本地種「基本一半對一半」。

根據《2019年中國種業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200餘萬公斤,進口額4.7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額2.28億美元,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

報導稱,面對「洋種子」依賴,中國種業市場模仿抄襲嚴重、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若不重視種業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未來部分品種種業市場或存「淪陷」風險。

「以前是品種數量少,沒有品種可開發,後來放開渠道,出現新品種數量井噴。」趙久然說,跟隨模仿育種產生大量高度近似品種,套牌侵權等問題也很突出。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登安說,現在每年審定的種子新品種非常多,不包括各類聯合體試驗、綠色通道審定的品種,僅2019年國家審定的玉米新品種就超過600個,2020年公示的通過國審的水稻品種超過500個。並不是每個新品種都能適應市場,有時耗費人財物研發的品種剛通過審定,沒有推廣價值,就「見光死」了。

安徽農業大學一位小麥專家表示,小麥品種互相模仿的情況很普遍,一個縣裡種了100多個品種的小麥,「歸歸類都差不多」。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說,中國育種行業整體創新性不夠,育成品種同質化嚴重,一些小公司輕而易舉地把別人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

通常情況下,一個新品種從研發到上市要投入約300萬元,在中國市場上,「套包」、抄襲、模仿、侵權的現象橫行。

事實上,不但在國內市場上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北京政府派遣和鼓勵國家研究所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國外的新種子研發成果。

美國媒體曾多次報導過中共經濟間諜竊取美國種子的事件。多名來自中國或在美國的華裔,因偷美國公司培育的新種子在法庭認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靜馨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