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夢碎?3年走了100多名院士 歲末再添一人(圖)

發表:2021-01-01 1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習近平近年頻提科技興國。(圖片來源: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習近平頻提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圖片來源: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經發展到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遏制,習近平頻提科技自主創新,要求解決關鍵技術被卡脖子問題,多次強調人才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資源。但資料顯示,近三年逾100名中共兩院院士去世,僅去年已有39名兩院院士去世,最近工程院院士鄒德慈於12月28日離世。評論認為,中共氣數已盡,習近平夢碎。

據陸媒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鄒德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8日在北京去世,終年87歲。 

公開資料,鄒德慈1934年10月1日生於上海,195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1986年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曾任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譽理事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委員、國家環保諮詢委委員等。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僅2020年12月,就有4名院士去世。除了鄒德慈,12月15日,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去世,終年98歲。

12月9日,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告,現任中共應急管理部長王玉普8日過世,終年64歲。王玉普於2007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1日,80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去世。李冠興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名譽總經理,核工業特種材料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反應爐材料和燃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

2020年以來已有39位院士去世。前11個月離世的院士包括:

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去世。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醫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去世。

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道增,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4人去世。

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化纖領域奠基人郁銘芳去世。

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家張乾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2人去世。

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2人去世。

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曾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鄭守仁5人先後去世。

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曹楚南去世。

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中國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戴元本4人去世。

10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劉若莊,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專家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心血管病專家陳灝珠5人去世。

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種專家侯鋒,中國科學院院士、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2人去世。

據大陸媒體對近3年來去世的兩院院士有過統計,其中,2018年去世的兩院院士共31人;2019年去世的兩院院士共33人;加上2020年已有39名院士去世,三年來已有103名兩院院士去世。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直鼓勵科技創新,中共黨媒也不斷宣傳月球探測、發射衛星等。他在去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求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稍早前,李克強在去年12月7日主持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會議,吐露了中國大陸科技發展的實情。李克強說,「要清醒看到,我國科技發展存在大而不強、基礎研究及原始創新薄弱、一些關鍵技術亟需突破等問題」。李克強再次承認,科技創新缺乏動力,被舊體制束縛,但內循環之下,所謂的改革自然又成了空話。

時事評論員鐘原表示,過去數十年來,中共政權利用美國和西方國家打開大門的機會,不斷竊取技術,也不斷重複著引進、落後、再引進的惡行循環。習慣了彎道超車的大多數中國科技人員,已經沒有耐心鑽研基礎研究,大多數技術全靠模仿、偷竊,但實際掌握的先進科技仍然有限。如今遭遇高科技封鎖後,中共高層被迫提出內循環、自主創新,但中國大陸的科技創新嚴重缺乏根基。

「燕銘時評」認為,中共氣數已盡,習近平夢碎!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