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為何博大?暗藏未解之深意(圖)

作者:安危 發表:2021-06-04 16: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陰陽太極具深意,難以解透
陰陽太極具深意,難以解透。(圖片來源:Pixabay)

現代人將道家的道論、佛家的佛理當成哲學來解釋,從中來尋找符合哲學的東西來論述,來為哲學裝點門面、尋找依據。其實陰陽太極不僅僅是現代的科學描述的那麼一點點東西,他有更多的、不被人認識的深意蘊藏其中。

太極並非哲學。它有比哲學更加系統、更加完整的內涵。哲學中有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肯定否定規律,認為它是概括了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的鐵律。

太極也不是科學,他能把無形的東西系統化,有不可重複性的特點,對待事物的認識是運動的、多變的、不重複,而現代的科學是實證的,有重複性的、教條的。

太極有其獨特的個性和特點。

從太極的圖形上看:太極圖是圓的,概括了它對宇宙的認識。宇宙是圓融的,完整合一的。宇宙中的恆星、星星、衛星的基本形狀都是圓形的;現在用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看,大到讓人難以想像的銀河系也是圓的;現代科學用最大的顯微鏡看到最小的分子、原子、質子、電子以至更小的粒子,也是圓的。

從太極的運動上看:太極是運動的,運動的軌跡也是圓形的,太極圖是順時針、逆時針運轉的,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星球的自轉、公轉都是一個方向的,測到的分子、原子、質子等等的運轉和公轉也都是單向的。而太極的運動的方向觀,概括了人還不能認識到的自然運轉方式,是超前的、全面的認識觀。

從太極的結構上看:太極分成陰陽兩部分。陰陽魚的大小是一樣的,一個正向、一個反向;一個黑、一個白;一個陽、一個陰。正反同存、黑白同現、陰陽共生,構成了完整的認識世界的觀點。不像哲學中簡單的一分為二的觀點那麼抽象;比對立統一律蘊含了更深刻的涵義。

從陰陽魚的形狀上看:不管圖形怎樣運行,總是從小變大,大到一定程度變成了另一種小;從弱到強,強到一定程度變成了另一種弱;量變到一定程度就變成了另一種質變。以此循環,以至無窮。而量變質變的規律,只是一種簡單的、單一的認識觀。

從太極圖的分界上看:分界的形狀是彎曲的、波動的。彎曲的圖形,表明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分界的位置處於陰陽之間,是中庸的、中立的、中成的,走在陰陽的中心,成敗的分界、長短的中間,也符合了儒家的中庸觀、道家的合一觀。

從太極圖的眼上看:太極有兩個眼。陰中有陽眼、陽中有陰眼;喻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互補、陰陽互生、陰陽互根的完整的認識論。

太極圖的完善和發展。隨著人對自然認識的提高和道家學說的日趨成熟,人們把更多的對宇宙的認識提高到了又一個系統的階段。在太極圖的四周分佈了八個圖形。用三段式的圖形,喻示了它的象、數和理。簡稱八卦。八卦中又分出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加了卦辭。把變化中對宇宙、自然、人類的認識的每一個階段,都概括出精闢的認識和論理。

太極圖精闢的理論,還受到東亞、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積極崇拜和學習;由太極發展而成的八卦圖還被韓國作為國旗、國微,可見已經深入韓國人的人心。

在外國求學的人,見到老外,首先想請教中國人的國粹就是《道德經》、《論語》和道家的太極和八卦等高深的東西,只可惜,今天的國人中多數人對傳統文化中國粹的瞭解,並不比老外多知道多少。

哲學的產生與太極的傳播。不是太極的理論符合了哲學,太極生於先,哲學生於後;而是哲學在太極中尋找了一些皮毛的東西,為其裝點門面。費爾巴赫、黑格爾時期,看到了從東方傳到西方的《道德經》和太極,就是當時在西方聖傳為「潛學」,翻譯的人根據自己的意會翻譯成言傳的東西,譯出的只是它的皮毛;黑格爾學到的是皮上的毛;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裡學了一些毛上的絨,便迫不急待的當作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去賣弄;中國的一些留洋學者把其奉若神明,再用中國的文字,把其譯成有中國特色的哲學,便宜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國的大雅之堂,像皇帝的新裝一樣招搖過市,頂禮膜拜。

其中的原由,值得我們深思;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值得所有國人用心體會、玩味,從中尋找我們的癥結所在。

太極在現代中國的遭遇,就是《道德經》、《論語》、孔子學校、紅樓夢學會的縮影,找到了其中一個的病因,就把準了中國的病症的脈,對症下藥,就能醫治國家的病;解開國民的痛;找回民族的魂。

責任編輯:清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