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精準預言:千古難得的偉大國王(圖)


佛陀很早就在預言中提及,未來的阿育王所作的功德。
佛陀很早就在預言中提及,未來的阿育王所作的功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其實,佛陀很早就在預言中提及,未來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所作的功德。這位阿育王是印度的偉大的國王之一,同時是一名佛教徒,由於他帶來佛教的繁榮,後世敬他為佛教護法

早年阿育王為了穩固政權,不惜一切剷除異己,因此被稱為「暴虐阿育」。所幸阿育王後來折服於佛法的力量,痛改前非,成為千古難得的護法仁王。人民見狀,都很歡喜見到國王由暴轉慈,遂改尊他「法阿育」。

阿育王為了興隆佛法,在四邊城門設置藥品倉庫,施藥與僧眾、百姓,免費的醫療設施讓印度免除了貧病的威脅。阿育王還每天各以一千錢供養塔像、上座比丘,又各拿一萬錢供養僧眾,添置藥品。阿育王還很貼心地栽植路樹、遍鑿水井,以便行人消暑休憩之用。總之,提及阿育王,總不乏各種德政,這些事蹟均詳載於摩崖法敕中。阿育王雖然只有三十餘年的治世,但其孔雀王朝卻成為印度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也為今日留下了佛法治國的最佳典範。

此文要跟各位介紹如此偉大的阿育王的故事。

阿育聽聞尊者功德 誠心發願供養

有一天,尊者帶領阿育王來到了舍衛國,走入祇桓精舍裡,以手指著某塔,說道:「這是尊者舍利弗的塔,陛下應當供養。」

「這位尊者有何功德?」

「他是第二法王,隨轉法輪。」

阿育王心生大歡喜,立即施捨十萬兩珍寶,供養其塔。」

「陛下應供養此塔。」

「這位尊者有何功德?」

「他是神足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能以腳指踐地,地即震動,撼動天宮,能降伏難陀跋難陀龍王。」

阿育王立即施捨十萬兩珍寶,供養此塔。

「此是摩訶迦葉塔,應當供養。」

「他有何功德?」

「他少欲知足,頭陀第一,如來曾施以半座及僧伽梨衣。他悲憫眾生,興立正法。」

阿育王立即施捨十萬兩珍寶,供養此塔。

「此是薄拘羅塔,應當供養。」

「他有何功德?」

「他無病第一,但從不為人說一句法,故而一生寂然無言。」

「既然如此,那麼以一錢供養。」

諸臣問阿育王:「他們的功德既然相等,何故於此僅供養一錢?」

「這位尊者雖除無明癡,智慧能鑒察,但他不說法,於世人又有何益?」

供養阿難之塔 更勝他者

「此是阿難的塔,應當供養。」

「他有何功德?」

「此人是侍佛者,多聞第一,撰集佛經。」

阿育王立即捨百億兩珍寶,而供養其塔。

諸臣不解問道:「為何於此塔的布施供養皆勝過前面的塔?」

阿育王以如下的偈語解釋:

「如來之體身,法身性清淨,彼悉能奉持,是故供養勝。

法燈常存世,滅此愚癡冥,皆由從彼來,是故供養勝。

如大海之水,牛跡所不容,如是佛智海,餘人不能持。

唯有阿難尊,一聞悉受持,終無忘失時,是故供養勝。」

阿育王對以上諸塔供養以後,來到了菩提道場樹。這棵樹下是如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聖地,故而阿育王便以敬佛如佛在之心供養這棵菩提樹。

皇后妒嫉釀大錯 菩提樹枯令阿育王悲痛

阿育王的皇后名叫低舍羅絺多,她見阿育王如此敬愛那棵菩提樹,而冷落了她,竟對那棵樹生起嫉妒心,於是重金聘請了一位巫師作法,詛咒那棵樹,令其枯死。

於是,巫師前往菩提樹,以咒術詛咒那棵樹,並以綖繫樹身。這時,大樹果真漸漸枯死,葉即萎落,其葉凋落。

巫師又告訴皇后:「妳應以熱乳澆樹,乃可令枯。」

於是,皇后假意告訴阿育王:「我想要以乳供養菩提樹。」

阿育王不疑有他,便說道:「妳去吧!」

就這樣,菩提樹立即枯萎。

阿育王發現以後,難過到昏迷倒地,大家以水撥澆,國王經良久才甦醒,醒後悲泣道:「我見此菩提樹,猶如見到如來,今樹已死,我心亦死,我也要隨之而去。」

皇后大驚,發現自己鑄下大錯,趕緊以冷乳灌菩提樹下,樹又更生。

阿育王聽說菩提樹又復活了,立即轉悲為喜,來到菩提樹下,更加依依不捨。

阿育王實在誠心 再辦供僧大會

阿育王又發願欲舉辦無遮供僧大會,於是各準備了四個寶瓮,這四寶甕分別是金、銀、琉璃、頗梨,裡頭盛有諸香乳及諸香湯,他手持各種飲食,幡幢、寶蓋等各種寶物,及各種花香,並受持八關齋戒,著白淨衣服,執持香鑪,站在殿上,向四方作禮,心念口言:「如來賢聖弟子在諸方者,請憐愍我,受我供養。」又說了以下的偈言:

「如來賢聖子,正順寂諸根,離諸三界欲,諸天應供養,

今當悉來集,受我微心惠,哀愍副我意,令法種增長,

常樂於寂止,解脫諸所著,如來之真子,從法而化生,

諸天所供養,哀愍於我故,今當悉來集,副我之微意,

諸聖在處處,罽賓多波婆,大林離波多,阿耨大池邊,

江河山藪間,如是一切處,諸聖在中者,今當悉來集,

哀愍於我故,副我之微意,又在於天上,尸梨沙宮殿,

香山石室中,神通具足者,今當悉來集,哀愍於我故。」

當阿育王說完以後,立即有三十萬比丘來此集會,這些大眾比丘中至少有十萬名是阿羅漢,二十萬是學人及凡夫比丘,而上座之座無人坐。

賓頭盧尊者曾見世尊 資歷深當為上座

阿育王問諸比丘:「為何上座之座無人坐?」

大眾中有一比丘,名叫耶舍,是位大阿羅漢,具足六通,他回答:「此座,乃上座之座,大家又豈敢於中而坐?」

「那麼,尊者那裡,還有更資深的上座比丘嗎?」

「當然有,陛下!他就是賓頭盧尊者,他就是上座,他應坐此處。」

阿育王心生大歡喜,問道:「他見過佛嗎?」

「有,而且賓頭盧者還活著。」

「我可以見到他嗎?」

「陛下!他馬上就到。」

阿育王心生大歡喜,而說以下的偈言:

「我今快得利,攝受於我故,令我自目見,尊者賓頭盧。」

沒多久,尊者賓頭盧帶領諸多阿羅漢,就像鴈王般乘虛空而來,在於上座處坐。

諸比丘僧各自上前禮敬,然後依序而坐。

阿育王見尊者賓頭盧的鬢角皓白,看起來就像是一位辟支佛,於是他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其足,長跪合掌,看著尊者的顏貌而說以下的偈言:「我今之王位,統領閻浮提,不以為歡喜,今得見尊者,我今見尊者,便是見生佛,心懷大踊躍,勝見於王位。」

「請問尊者見過三界所尊仰的世尊本人嗎?」

尊者賓頭盧的白眉相當的長,幾乎都快遮到眼睛,他以手撥舉起眉毛,看著阿育王說道:「我見過如來,他身作黃金色,有三十二相好,面如淨滿月,梵音聲柔軟,伏諸煩惱諍,常處於寂滅。」

阿育認真傾聽 尊者講述佛的事蹟

「尊者是於何處見過佛?」

「如來帶領五百位阿羅漢,第一次在王舍城安居時,我當時也在其中。」

「還有,佛住舍衛國時,曾施展大神通,作各種變化,作諸佛形,遍滿諸方,乃至阿迦尼吒天,我當時也在場,親見如來的各種變化神通之相。」

「又,如來在天上與母親說法時,我亦在場;當與母說完後,諸天眾從天上來,下降至僧迦奢國。當時,我看見過這二件事。又優波羅(蓮花色)比丘尼以神通變化作轉輪聖王,第一個跑到世尊面前迎接,我也看見過。世尊與五百阿羅漢一起住在舍衛國,給孤獨長者的女兒嫁到外道富樓那跋陀那的家中時,彼女請佛及比丘僧。當時,諸比丘以神通各乘空而前往,我當時也特意表演神通,以神力挑起一坐大山前往受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世尊譴責我:『你怎麼可以於在家人面前表演神通?我現在罰你,你要常在世間,不得取涅槃,必須護持我正法,勿令滅失。』」

「又有一次,如來帶領諸比丘僧入城乞食。當時,二名小孩在沙土中遊戲,逢見佛來,便捧著塵沙,奉上給佛。而世尊便預言那名小孩:『於我滅度百歲之後,這名小孩將於巴連弗邑繼受王位,統領天下,名叫阿育。他會蒐集我的舍利,建造八萬四千座塔。』而那名小孩就是陛下的前生,我當時也在現場喔。」

阿育父子皆誠心 發願供養增功德

阿育王問尊者:「請問尊者現住在何處?」

「我住在北山,山名叫揵陀摩羅。」(譯按:揵陀摩羅山,位居須彌山山腰,山的四頭有四大天王各據一方,各率二十八部眾鎮守保護一方。)

「那您有多少同修?」

「六萬名阿羅漢比丘。陛下何須浪費時間多此一問?時間不早了,我們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就請陛下施設供養僧眾吧。大家吃完以後,陛下會心生歡喜。」

「啊!沒錯,尊者!我竟然忘了。然我今先當供養佛念所覺的菩提之樹,然後再以香美飲食施設於僧。」

阿育王的兒子名叫拘那羅,常跟隨在國王的右邊,他舉起二指而不說話,他的意思是想要二倍供養。大家看見後都笑了起來,阿育王亦笑,說道:「唉呀!兒子啊!這有增益功德供養。」

阿育王又說道:「既然這樣,我就再以三十萬兩金供養眾僧,復加千瓮香湯,洗浴菩提樹。」

這時,王子又舉起四指,他的用意是再加四倍。

結果,阿育王生氣了,他問他的大臣:「到底是誰教王子作這種事,誰膽敢挑唆他與我競爭?」

「陛下,誰敢與陛下競爭?這當然是王子天性聰慧利根使然,他欲增益功德,故而作如此之事啊!」

阿育王向右望著王子,對上座說:「現在,除了我國庫藏之物以外,其餘一切我個人的財物,包括我的夫人、宮女、諸臣、眷屬,及我拘那羅子,皆悉布施給賢聖眾僧。」

沙彌展他心通 敬佛得誠信

阿育王接著以瓮香湯洗浴菩提樹。而菩提樹也因此長得更加茂盛好看。

當阿育王洗浴菩提樹以後,接著供養眾僧。

這時,上座耶舍說道:「陛下!現在大有比丘僧集合在此,你應當發淳信心供養。」於是,阿育王從上至下,親自一一供養。

而現場有二名沙彌吃完以後,各以飯團互相丟擲。

阿育王看見後立即笑道:「這兩個沙彌真可愛,他們在玩遊戲。」

供養完以後,阿育王回到上座的面前站立。

上座對阿育王說:「陛下千萬不可心生不信敬心。」

阿育王驚道:「我沒有不敬,我只是看見有二個沙彌在玩遊戲,就像世間的小朋友一樣,他們以土團互相丟擲。」

上座說道:「這二個沙彌可都是俱解脫阿羅漢,他們不是在玩遊戲,而是相互奉食。」

阿育王聽後,倍增其信心,心想:「此二沙彌能展轉相施,我今亦當於一切僧人奉施絹、劫貝。」(劫貝,梵Karpasa,一種植物,又作劫波育,劫波羅,劫婆羅,劫波娑,劫波薩,劫貝娑。樹名,譯曰時分樹。又,白㲲名。即以劫貝樹之絮織之者。形小,狀如土葵,有殼,剖以出華,如柳絮,可以為布也。)

而二名沙彌知悉阿育王的心念,便互相說道:「令王倍增敬信。」

其中一名沙彌持鑊贈給阿育王,另一名沙彌贈與染草。

阿育王問沙彌:「這有何作用?」

沙彌說道:「陛下因為我們的緣故,而施與眾僧絹及劫貝,我們想令陛下將白布染成壞色,再施給眾僧。」

阿育王一聽心想:「我只不過才起心動念而已,嘴都還未說出口,他們就以他心智知我在想什麼,真是了不起!」

於是,阿育王即稽首敬禮眾僧,而說以下的偈言:「孔雀之族姓,內外親眷屬,因此惠施故,悉皆獲大利,遭值良福田,歡喜應時施。』」

佛陀最後說道:「這就是未來的阿育王所作的無量功德。」



責任編輯:隅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