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經典下半句是啥?(圖)

談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

發表:2022-03-10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經典下半句是「月如无恨月長圓」。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經典下半句是「月如无恨月長圓」。(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朝詩人李賀,他是有著怎樣的傷感,或者是體會了怎樣的世俗煩惱,才能在《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樣經典的一句文。那麼,宋代文學家、書法家石延年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了下一句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這句詩乍一聽似乎很深情,可解讀之後會發現,這句詩其實描寫的是如果上天能有感情,也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老去。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天長地久,有的只是生長和興衰。

總觀《金銅仙人辭漢歌》這一首詩: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我們真的不得不說,李賀創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如實將人類對感情的最自然形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當我們看李賀的一生,會覺得這也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因為用「坎坷」二字來形容李賀的人生,真的都毫不為過。

一畝嵩磽田

從族譜上來看,他其實可以說是唐朝皇室的一個遠支,他的祖上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叔父,當時被封為鄭王。

不過,後來武則天殘酷地清洗李氏宗室,所以李賀的祖先不得已遠遁他鄉,從此家道中落,到了李賀這一代,已經是非常潦倒了。

就連他自己都說:「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

可見李賀的生活真的是很不如意。

不過,作為李氏宗親,他身上還是能夠看到李唐血液裡的那股子拼勁。加上他自幼就非常聰慧,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單獨作詩,神童無異。

既然有才華,加上唐朝已經大力推行科舉,他彷彿看到了人生的曙光,此後他埋頭苦讀,希望可以通過科舉出人頭地。

奈何因為接連的原因,比如父親去世需要守孝,以及父親名諱和當時的禮教有衝突等,所以他從十八歲開始科舉就一直不順利,最終還是在韓愈的推薦下,做了一個從九品的芝麻小官。

也正是這一連串的打擊,加上他此後為官時所經歷的黑暗,這才使得他寫出了不少發泄情緒的詩句。

上面的這句,正是他失意難過的時候創作的。

盛唐無人對

不過他寫的這句詩確實太過於經典,以至於後世之人從他的詩中摘出來單獨使用,甚至各大歷史名人都將其視為一個對子的上聯,都希望能夠對出合理的下聯。

李賀是唐朝詩人,而在唐朝可不缺詩人,且不說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像張九齡、韓愈、元稹等稍遜一籌的詩人也有不少,他們也都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

不過奇怪的是,儘管唐朝詩人無數,但我們縱觀這個盛唐,卻沒有人能給這一句經典,對出一個非常好的下半句。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畢竟當時的創作風氣是以創新為主,大家都想寫出屬於自己的名句,對於他人的名句,一般都是用來參詳,並不會刻意模仿或跟從。

不過,隨著唐朝後期的混亂及朝代的更迭,老一代的詩人已經逝去,而新一代的讀書人又疲於生計,因此人才凋零。

等宋朝來到,模仿學習唐詩的風氣逐漸興起,因此到了宋朝才對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

經典的下半句

石延年這個人非常嗜酒,眾所周知,人在微醉的時候,頭腦還不算混亂,甚至有時候還能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

所以,有一次石延年和朋友們在一起喝酒聊天,半醉之間他們正討論到「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詩,大家當時都覺得非常可惜,因為無人能夠對出合理的下一句。

此時石延年忽然雙眼一閉,立馬對出了月如无恨月長圓」

按照《溫公續詩話》的記載,當時在場的人都是驚奇無比。

首先下半句的詞性及聲律都是恰到好處,其次,月對天,有情對無恨,月長圓的始終圓滿對天亦老的生長興衰。

上下兩句,一悲一喜,都體現出了對生活的美好嚮往,都希望人生可以少些挫折,多些圓滿。

人們總說「關公戰秦瓊」,看上去似乎無法實現,其實只要將兩者的數據和表現進行對比,其實是可以成真的。

就比如這兩句詩,雖然是時隔200多年的不同時空,但他們心有靈犀,在不經意間形成了交鋒,並且都給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李賀一生不順且英年早逝,至於後來對出下一句石延年卻像他的名字一樣,靠著長壽獲得了大器晚成的機會。

如果李賀不納悶憂鬱,心胸豁達一點,說不定他不會去世得那麼早,也許會和石延年一樣大器晚成也說不定呢。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