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方公司接連切斷在俄業務相比,中國企業騎虎難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通過視頻連線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且美國國會議員也推出新法案,如果北京當局對俄羅斯提供援助或遭制裁。和西方公司接連切斷在俄業務相比,中國企業騎虎難下。
拜習通話 雙方不同調
美東時間3月18日上午9時,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開始了持續近兩個小時時間的視頻通話,就現下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來說,這是一個異常長的時間。
中國官媒《新華社》很快發出報導,但是避重就輕,完全沒提到拜登針對俄烏戰爭的發言內容,只稱「拜登介紹了美方的立場,表示願同中方溝通,防止事態升級」。報導並稱,習近平對拜登說,烏克蘭危機當務之急是對話與談判,早日停火止戰。美國和北約應與俄羅斯展開對話,解開背後癥結。
會議前,拜登內閣成員對媒體透露,如果北京當局直接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白宮在拜登和習近平通話結束後沒有立即發布信息,而是到了當地時間的下午才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稱雙方「談話的重點是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
「拜登總統概述了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夥伴對這場危機的看法,」聲明說,「拜登總統詳細說明瞭我們為防止和應對入侵所做的努力,包括對俄羅斯施加代價。」
聲明指出,拜登向習近平提出了直截了當的警告:如果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城市和平民進行襲擊時,向其提供物質支持的影響和後果。
多國企業撤出俄羅斯 中企態度矛盾
截至3月17日,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研究團隊整理了一份跟蹤統計清單顯示,已經宣布部分或全部退出俄羅斯市場、暫停對俄羅斯投資的國際企業和協會組織數量已經超過400家,它們大多數是歐美和日韓企業。
觀察人士認為,許多西方公司退出俄羅斯,原因是出於輿論方面的壓力和來自消費者的批評,即因公司名譽受損風險做出的決定。
自俄羅斯2月24日進攻烏克蘭以來,任何與俄羅斯相關的經濟領域都成了西方跨國公司的禁區。西方公司潮水般退出在俄業務,相比之下,大多數中國企業還保持著與俄羅斯的業務聯繫。
例如,據英國媒體3月6日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通訊技術巨頭華為公司選擇支援俄羅斯政府,幫助俄羅斯進行網路維護,對抗俄羅斯受到的網路入侵。另外,華為還計畫委託在俄羅斯的5家研究中心,為俄羅斯培養5萬名技術專家。
華為烏克蘭分公司3月7日曾在官方臉書頁面「闢謠」,稱有關消息不屬實。但是,這條聲明隨後被刪除。
而有的中國企業聲明暫停俄羅斯業務之後,隨即遭遇國內輿論的壓力。
例如,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曾在俄烏戰爭爆發前,通過其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宣布將於退出俄羅斯市場。這一決定在中國國內遭遇公眾強烈抨擊,社交媒體用戶指責滴滴屈從於美國的壓力。隨後,滴滴出行表示在俄羅斯當地的業務不會關閉。
總部設在香港的聯想集團此前決定暫停向俄羅斯發貨,這同樣受到中國國內輿論的討伐。有左派學者在微博上發文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稱聯想「步步緊跟美國節奏的商業行為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國內幾乎一邊倒的挺俄言論,讓有意願或有必要縮減俄羅斯業務的中國企業感到為難。
跨國中企或面臨遭制裁的風險
中國小米公司的一名前高管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企「像蘋果和三星那樣,公開宣布暫停在俄羅斯市場的銷售在政治上很敏感……但從商業角度來看,靜觀其變可能更有意義。」
而長期保持對俄羅斯的緊密關係,可能讓有跨國業務的中國公司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以華為公司為例,該公司之前在多國名聲不佳,對俄羅斯的態度,已經引起外界不滿。
分析認為,比起在消費者中的聲譽問題,美國制裁的威力讓中國公司更加擔憂支持俄羅斯引禍上身。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如果殃及中國企業,這也是北京當局所不願看到的後果。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對《華盛頓郵報》表示,中國的大多數大型機構都不願意冒與美國制裁相衝突的風險,因此,任何違反制裁的行為都可能由損失不那麼大的小型機構來完成。」
據美國之音3月18日報導,美國國會議員推出新法案,目的在於警告北京當局協助俄羅斯規避國際社會金融制裁將面臨的後果。民主、共和兩黨議員普遍表示,如果北京選擇對莫斯科提供援助的話,「制裁會是考慮選項」。
具體制裁措施包括將凍結或終止與中國金融機構有關的任何美國賬戶,或阻止這些機構使用在美國的財產。
魯比奧參議員表示,這項法案將讓使用CIPS和SPFS與俄羅斯金融機構有往來的中國金融機構幾近不可能與美國金融系統展開交易。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