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人間》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人能由昭昭於冥冥,則幾於道矣。《詩》曰:「人亦有言,無哲不愚。」此之謂也。
[大意]人如果能由原本的明白精明進入到混沌高明的境界,那麼他就離道不遠了。《詩經》上說:「人們說過這樣的話,無哲不愚。」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註:無哲不愚,即靡哲不愚,出自《詩經・大雅・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大意是沒有一個明智的人不出現愚蠢的時候。筆者理解,很有點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意味。《道德經》中則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
有人問孔子:「顏回是個甚麼樣的人?」孔子回答說:「顏回是一個仁愛的人。我孔丘可比不上他。」又問:「子貢是個甚麼樣的人?」孔子回答說:「子貢是一個很有口才的人。我不如他。」又問:「子路是個甚麼樣的人?」孔子回答說:「子路是一個勇敢的人。我不如他。」
那位客人就說了:「他們三個人都比夫子強,可是都成了您的學生,聽您教誨,這又是為甚麼呢?」孔子回答說:「我既能仁愛又能狠心下決斷,既能善於辯說又有時顯得言語笨拙,既能勇敢又能畏縮膽怯。拿他們三個人的長處換我這種處世之道,我還不願意呢。」孔子是在處理事物時知道如何靈活應用的人。
秦牛缺路經山中時,遇到了一群強盜。強盜搶走了他的車馬,解下了他的口袋和竹箱,還奪走了他的衣被。強盜們離去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秦牛缺,只見秦牛缺非但沒有恐懼、憂傷的神情,反而還顯得很高興的樣子,有點悠然自得。強盜們於是問秦牛缺:「我們搶了你的財物,用刀脅迫你,但你卻不為所動、不改面色,這是甚麼原因?」秦牛缺回答說:「車馬是用來供人裝載和乘騎的,衣裳是用來掩遮體形的。聖人是不會因為顧惜這些養身護身的財物而去傷害自己的身心的。」
強盜們聽了這番高見後相視而笑,說:「這人知道不以物慾傷害身心,不為謀取利益而拖累身體,這是世上的聖人。如果這樣的人以如此高論去見君王而被重用後,我們這群盜賊必定會被論罪懲處的。」於是這群強盜又折回來殺死了秦牛缺。
秦牛缺能夠憑他的智慧知道不吝惜資財可以保住性命,卻不能憑藉他的智慧去明白他所不瞭解的人的想法和做法。他可以顯示自己甚麼都懂,但卻不能以聰明而掩其聰明、裝糊塗以避殺身之禍。秦牛缺敢於表現自己的勇敢,卻不能勇於表現自己的膽怯柔弱。
凡是有道之人,都能應付突然事變而不會缺少應變的能力,遇到禍患總能化解,所以天下人都推崇他們。如果只知道自己做某事的原由和方法,而沒有掌握別人做某事的原由和方法,知己不知彼,那麼這樣的人對紛繁複雜的事還遠遠沒有看透、研究透。
人如果能由原本的明白精明進入到混沌高明的境界,那麼他就離道不遠了。《詩經》上說:「人亦有言,無哲不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曾寫下「難得糊塗」的字幅。字幅的小字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筆者感覺這和本文的立意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待續)
責任編輯: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