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不滿「中華民國」不見了 矢板明夫提雙標(圖)

發表:2023-10-03 19: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華民國國旗
圖為台灣國慶活動現場,國軍直升機所懸掛的中華民國國旗。(圖片來源:flickr/總統府)

【看中國2023年10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前總統馬英九2日批評蔡英文政府將雙十國慶日英文名稱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是走「台獨」路線,所以他決定拒絕出席今年國慶大會。對此,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質疑,中國直接詛咒中華民國已經亡國,對國民黨一貫主張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從來都是嗤之以鼻,卻沒看到馬英九有對中國表達抗議,馬的雙重標準令人不解。

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表示,馬英九一貫主張「捍衛中華民國」,在看到蔡政府將中華民國改成台灣時,覺得受到冒犯是無可厚非,但馬英九在捍衛中華民國時,卻有些雙重標準.例如馬英九3月前往南京中山陵謁陵時,中山陵附近的十朝歷史文化園有一個石柱,上面刻有「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1949年」字樣,直接詛咒中華民國已經亡國,卻沒有聽說馬英九有向中方表示抗議。

矢板明夫指出,國民黨一貫主張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方從來都是嗤之以鼻、沒正眼瞧過,馬英九卻不以為意、委曲求全;但是對蔡政府,僅僅是把中華民國的英文名稱換成「Taiwan」,為什麼卻不能容忍?

矢板明夫提到,台灣有很多人和馬英九一樣,喜歡「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但也有很多人因為歷史原因更喜歡「台灣」這名字,蔡英文幾年前就提出了「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概念,這是個折衷說法,目的是希望把被撕裂的族群重新凝聚。

矢板明夫認為,近幾年也可看到蔡英文與副總統賴清德積極使用國旗圖騰以及中華民國,當然有時也強調一下台灣這個概念,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台灣的主流民意,都並不認為這就是台獨,而且一個國家的獨立運動是需要推動全民公投、修改憲法來完成的。

矢板明夫最後說:「馬前總統的聲明,在一些泛藍的群組中得到了熱烈支持。很遺憾地看到,台灣社會對立因此更加尖銳、族群撕裂的傷口更深了。」

媒體人:撕裂只會帶來傷害

媒體人黃暐瀚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他能理解馬英九不能接受、很氣,要因此拒絕出席國慶,但事實上「Taiwan National Day」已使用3年,中文依舊是「中華民國國慶」,並加註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問題關鍵在於,跟馬英九一樣主張、一樣生氣,一樣「中台不兩立」的台灣民眾有多少?

「台灣最大的問題,是認同!」黃暐瀚感嘆,因為彼此的不認同,台灣延遲發展、進步停滯,無止盡的互扯後腿,人民對政治感到無力,大多數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早就看膩了,「好像不選誰,就對不起國家?選了誰,又是出賣整個社會?自主淪為空談。」

黃暐瀚認為,不管講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都能十足的代表這塊土地。近年很多網友主張,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已經不講「中國」,不太講「中華民國」,卻積極認同「台灣」,可以接受「中華民國、台灣」,都是因為改課綱、去中國化的原因,但這個說法過於簡化,忽略了對岸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消失的事實。

黃暐瀚說,對岸強調自己才是唯一的「中國」,台灣多數人不願有所連結,所以更多時候講「台灣」,方便辨識,也得到自我認同。在這樣的環境變遷、民意轉化下,既沒有修憲,也沒有改國旗國號,光是英文附註加了「Taiwan National Day」,就要直接連結為台獨、連結到危害台海安全,這其實更像是一種「藍綠不兩立」。

黃暐瀚直呼,也許深藍民眾會對此喊讚,但中間選民會離開,接下來是不是每個國慶日在野黨都不出席?如此還有什麼「慶」可言?這樣朝野對立,不團結的國家,又能有什麼希望呢?但願藍營多包容台灣,綠營多接受中華民國,撕裂只會帶來傷害,相互理解才有可能找到認同。

《聯合報》報導稱,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2日表示,在野黨年年都提「中華民國不見了」,但是蔡英文總統執政8年,中華民國跟國旗不僅從未消失,國慶活動現場國軍直升機所懸掛的中華民國國旗反而是越來越大幅。

林聿禪說,中華民國國慶日將至,盼社會各界皆能團結慶祝國家生日,凝聚力量讓國家更好,不要再讓意識形態造成社會紛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