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被批是政治秀 中國經濟失速外企最受傷(圖)


上海進博會被批是政治秀
上海進博會被批是政治秀。圖為2018年進博會現場。(圖片來源: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1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上海將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歐盟商會直言這是政治秀。中國經濟再出現放緩跡象,在華外企同時在當局的打壓下付出高昂代價。

中國歐盟商會批上海進博會

上海將於11月5日至10日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進博會),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發起的年度博覽會,旨在向外界宣傳中國官方的貿易政策,並試圖藉此解決外界對其不公平貿易方式的批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11月5日在活動開幕式上向與會者發表講話,預計訪華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Norman Albanese)將出席。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超過60個國家和三個國際組織以及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89家將參加進博會。在2022年,進博會上簽署了價值735.2億美元的「意向」交易協議,增長3.9%。

據路透社11月3日報導,中國歐盟商會表示,與上海進博會推動中國全球進口、展示中國開放改革議程的雄心相反,過去五年中國對歐洲的貿易順差大幅增長。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卡洛·德安德烈亞(Carlo D'Andrea)在上海舉行的表示:「這更多的是一場政府事務活動,更多的是一場商業營銷活動,關於商業的討論確實很少。可以說,進博會已經更多地成為一場政治秀,而不是商業活動。」

他表示:「隨著象徵性舉措取代了恢復商業信心所需的切實政策,歐洲企業的幻想正在幻滅。」

歐盟和中國計畫在今年年底前舉行峰會。包括歐盟最高外交官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內的幾位歐盟高級官員近幾個月也訪問了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上個月進行的一項調查收到了116份會員的回覆,發現自首屆進博會以來,參與率已從42%下降至32%。那些在參加過之後選擇今年不參加的人表示,投資價值下降和政策變化有限是他們的原因。

該商會補充說,只有四分之一的與會者在去年的進博會上達成了商業交易,顯著低於2018年--當時約一半的與會者達成了商業交易。而歐洲企業希望看到進博會「擺脫政治化」,關注對企業的影響,並在進博會的同時採取具體的政策措施開放市場。

《商業信心調查2023》:在華外企信心持續下降

中國歐盟商會6月21日與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聯合發布年度調查報告《商業信心調查2023》。該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歐洲在中國的企業商業信心明顯下降。

報告稱,雖然在2022年底結束「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後,北京當局積極努力恢復投資樂土的吸引力,然而這並非易事。「過去三年,商業情緒陷入低谷,這絕非朝夕之間可以扭轉。」

考慮到投資潛在風險和營商環境日益惡化,歐洲公司已經開始重新審視他們的投資經營策略,以此來確保供應鏈可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其中64%受訪公司稱,過去一年中在中國的運營難度上升了,這一比率創下歷史新高記錄。

30%受訪歐洲公司表示,他們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這一比率同比增加了20個百分點,增幅也創下歷史新高。

受訪歐洲公司中有11%已將對中國的投資轉移至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有8%公司已經變更了對華未來投資決策,將他們的資金轉向投資其他國家地區市場。20%受訪歐洲公司稱,已經計畫或計畫將他們公司在亞洲的總部或業務部門的總部遷離中國大陸。

在將中國視為未來投資目的地前三名的公司中,這一比率同比降低了13個百分點。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延斯·埃斯凱倫德(Jens Eskelund)說:「本年度報告中提及的負面趨勢令人擔憂。這體現了近期中國政策環境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挑戰,以及根深蒂固的市場准入壁壘。」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丹尼斯·德普克斯(Denis Depoux)表示:「若不能拿出更多方案解決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供應鏈多樣化趨勢可能會愈演愈烈。許多歐洲公司如今更為關注如何讓其在中國業務更具韌性,而非爭取更多市場份額。這不利於競爭。」

今年5月,中國英國商會也發表了類似的報告,對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不確定性表示擔憂。

中國經濟再出現危險跡象

中國經濟今年第三季度數據有所改善後,接下來最先發布的兩個衡量10月份經濟表現的關鍵指標突然走軟。對於一個情況本應好轉的經濟體來說,這顯然不是好兆頭。此外,這與今年春季中國經濟在放開「清零」防疫政策後意外失速有些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

由中國國家統計局編製、綜合製造業和服務業數據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今年以來最低水平,略高於榮枯線50。11月1日公布的財新製造業PMI則是三個月來首次跌到榮枯線50下方。

PMI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50%是這項指數的榮枯線(或稱 臨界點),高於50%則標誌該指數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則處於收縮階段。

中國常用兩種製造業PMI指標,分別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製造業PMI和財新製造業PMI。官方PMI和財新PMI的基本編製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的採購經理進行月度調查。但官方PMI和財新PMI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差異,財新PMI更關注中小企業的運營情況。

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官方和財新的PMI調查在出口方面發出了相互矛盾的信號:官方的製造業PMI顯示新出口訂單的下降加快,但財新的PMI調查則顯示下降步伐略有放緩。

更令人擔憂的信號出現在國內需求,鮮有跡象顯示出消費者信心會真正恢復到疫情前和中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前的水平。至少現在遠未到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復甦的時候,北京當局要實現該目標需要多真誠的措施,比如,扭轉家庭悲觀情緒、解決政府財政困難,應對外企的「去風險化」行為等。

中國經濟失速讓外企付出高昂代價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今年中國的經濟產出有望增長5%,但明年其增長將放緩,GDP增速或將為3.5%。

中國經濟正不斷顯現出疲態,上證綜指已經較5月份時的水平下跌了10%以上,而香港恆生指數已確認進入熊市區域,較1月份所及高點下跌了20%。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副主任兼高級研究員Emily Murphy說:「美國和西方的公司可能會在中國遭遇嚴厲監管。」她表示,「隨機安全檢查甚至是禁令會成為北京對我們推出的某些政策的一種反制手段。」

在2022年,近80%的蘋果公司供應商在中國有業務;2023年,約95%的iPhone仍通過蘋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在中國生產。富士康目前正在接受北京當局的稅務稽查和用地情況調查。蘋果公司在鄭州打造的「iPhone之城」僱用30多萬名員工,目前,該公司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銷售商。

「中國經濟放緩會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生產商和價格產生影響,」艾睿鉑(AlixPartners)執行合夥人兼全球行業主管David Garfield說,「當中國的資本投資放緩時,對華出售設備和零部件的公司的銷售就會陷入困境。然後就是消費需求放緩,這會造成額外的麻煩。」

「需求的變化也在衝擊電動汽車市場,」Garfield表示,「中國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之一,因此其連鎖反應顯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