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父子檔書法家(組圖)

王獻之〈中秋帖〉與父齊名

作者:靜容 發表:2023-11-27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晉 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書法名作〈中秋帖〉,是珍藏於乾隆皇帝御書房「三希堂」中的三大名帖之一。(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東晉大書法王羲之育有七子,基因強大加上耳濡目染,個個都是書法名家。其中,年齡最小的王獻之(344~386年),少富盛名,與父親並稱「二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父子檔書法家。王獻之書法名作〈中秋帖〉更深得乾隆皇帝喜愛,成為珍藏於御書房「三希堂」中的三大名帖之一。

勤奮刻苦 博採眾家諸體之美

王獻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天資聰穎,勤奮刻苦,得父親王羲之悉心教導,奠定紮實的筆墨基礎。以行書、草書聞名,楷書和隸書亦極佳,也擅長繪畫。且因是魏晉名家中晚出者,有博採眾家諸體之美的機遇。代表作小楷〈洛神賦十三行〉,體勢挺拔,秀逸圓潤,已不帶有隸意,字型也略為修長,被推崇為晉人楷書典範。

「二王」書風不同。相較於王羲之書法內斂、穩重、溫文爾雅的韻味,王獻之改父親的內擫筆法為外拓,書風較為揮灑、風流、鋒芒畢露。但因為沒有受到唐太宗的賞識,故未如其父留下大量作品。

王獻之一生流傳不少軼事。他在七、八歲時,有一次正專心寫書法。王羲之悄悄走到身後,突然伸手想要抽掉兒子手中的毛筆,但王獻之握筆很牢,沒有被抽掉。王羲之誇他:「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王氏兄弟皆擅書法,起初平分秋色。有一回,東晉重臣謝安接待王獻之和兩位兄長的拜訪後說:「小者佳。」後來在一次失火事件中,王獻之臨危不亂的表現,印證了謝安所言不虛。

有一位少年為了得到王獻之的字,想了一個辦法。他特意穿著一件新的白紗衣去見王獻之,王獻之果然一時手癢,就讓他脫下衣服,提筆在上面寫滿了字。少年無比興奮,卻見左右一些人虎視眈眈,似乎想搶這件衣服。於是,他抓起衣服拔腿就跑,不料這些人一擁而上,將衣服扯得四分五裂,可憐這位少年只搶到一只衣袖。

浙江省紹興縣蘭亭鎮鵝池邊有一座「鵝池碑」,「鵝池」二字渾厚遒勁,相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合寫,故又稱「父子碑」。傳聞當時王羲之才寫好「鵝」字,就因接到聖旨而擱筆離去,原在一旁觀賞父親寫字的獻之忍不住提筆寫下一個「池」字,成為父子書法合璧的千古佳話。

現存〈中秋帖〉疑為米芾臨本

晉 王獻之《中秋帖》
現存〈中秋帖〉,疑為宋代米芾〈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現今存世的〈中秋帖〉,共3行,計22字。長27公分,寬11.9公分,無署款。內容為感嘆中秋佳節不能和朋友相見的問候話語。

此帖筆法古厚,墨氣鮮潤,一氣呵成。最大的特點在於書法線條連接的速度極快,筆意勾連,提按轉折暢快淋漓。王獻之所創非草非行的新書體稱為「破體」,堪稱「一筆書」始祖。

據考證,學者多認為〈中秋帖〉乃宋代米芾〈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疑被割去二行。所用竹料紙大約在北宋時期才出現,且許多字的書寫方式體現米芾的書法風格,此帖文字亦見於米芾《書史》。即使不是原帖,仍無損於〈中秋帖〉的珍貴。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