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絕別人而不傷感情?職場新人必看(組圖)

作者:林萃芬 發表:2024-06-11 14: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些話語看似真誠,但可能只是應酬話,需要多次確認,避免誤會。
有些話語看似真誠,但可能只是應酬話,需要多次確認,避免誤會。(圖片來源:Pexels)

你是否曾經聽到別人說「我再打電話給你」後,便充滿期待地等待回覆,但結果卻落空了?這些看似真誠的話語,其實可能只是應酬話,需要再三確認,才不會造成誤解。國語辭典中對「應酬話」的註解是「虛應交際所說的話,如『那只是一些應酬話,不能當真的』」。它告訴我們,應酬話不能當真。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說話洞察人心》中指出,剛出社會時,常常分不清什麼是應酬話,什麼是真心話。有人邀請,就相信是真心誠意;有人承諾,便深信諾言會兌現。然而,經歷多次失望後,才明白有些話純屬應酬,就像「你好」一樣,沒有真實意義。截至目前為止,聽過最多的應酬話有:「我再打電話給你」和「沒問題,到時候我一定來。」這兩句話不知讓多少人心神不寧,讓多少人期待落空,讓多少人慘遭挨罵。

我再打電話給你

有段時間,小茹每次離開座位,不論是上廁所五分鐘、買便當十五分鐘,還是開會一兩個小時,回來後總是問同事:「有沒有我的電話?」這句話的出現頻率實在太高了,讓大家都感到有些煩。「真的沒有嗎?」小茹每次都不死心地再追問,好像大家聯合起來不告訴她。她也會不斷檢查手機,深怕錯過任何電話

終於,在大家的引導下,小茹說出了原因。她語帶傷心地說:「上個禮拜天認識了一個男的朋友,他說會打電話給我,可是到現在都沒有接到。」大家聽了異口同聲地說:「這是應酬話,你也當真?」奇妙的是,不少人在失望過幾次之後,自己也開始在道別時脫口而出這句話。這樣說似乎比較有交代,比單純說「再見」顯得更為禮貌。所以,下次聽到這句話時,就把它當成「早安」、「晚安」一類的應酬話,不需要太認真,免得心情在「期盼」與「失望」之間起伏不定。

到時候我一定來

每次舉辦活動,打邀請電話時,總能聽到這句話:「沒問題,到時候我一定來。」好友小叮噹第一次接辦活動,碰上公司十周年慶酒會這種大案子。雖然在老闆面前他表現得信心十足,但私底下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搬救兵:「怎麼辦?我們老闆想邀請政商顯貴及知名人士蒞臨酒會致詞,可是我都不認識,大家一定要幫我。」在小叮噹的苦苦哀求下,朋友們「樂捐」了一些名人的聯絡電話。過了幾天,小叮噹興奮地告訴大家:「邀請名人沒有想像中困難,已經有好幾位名人很爽快地回應:『到時候我一定來。』」他彷彿手比勝利V字,急忙向老闆報喜,全公司都期待十周年慶酒會的盛大場面。

然而,酒會當天,小叮噹像陀螺般轉來轉去,因為許多承諾「到時候我一定來」的名人並未出現。為了避免致詞環節出問題,小叮噹四處尋找可以致詞的人。酒會結束後,他依然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明明說好到時候一定來的啊!怎麼會這樣呢?」

剛出社會時,我們也像小叮噹一樣,覺得對方應該會到,不然就是說話不算數。但現在,我們知道,很多人會先答應下來,實際上可能不會來。因此,若非請到這位貴賓不可,不能光憑一句「到時候我一定到」,還需發揮三顧茅廬的精神,多次確認並詳細告知細節,確保對方將邀請排進行程。

不少喜歡講應酬話的人,屬於「討好型」人格,怕得罪人。
不少喜歡講應酬話的人,屬於「討好型」人格,怕得罪人。(圖片來源:Pexels)

愛講應酬話的人格特質

許多喜歡講應酬話的人,通常都是「討好型」人格,害怕得罪別人。即使內心已經決定不再聯絡對方,表面上仍然表現得非常熱情有禮。還有一些人,害怕尷尬和衝突,只希望保持表面上的和諧,不管對方會不會因此受傷。也有人很難開口拒絕別人,覺得拒絕就等於破壞關係,所以寧可失信,也不願直接拒絕。有些人則希望事情隨時能有變化的空間,從好的一面看是很有彈性,但從不好的一面看則是缺乏原則。有時候,越是想要兩全其美,反而越容易兩邊都討不好。

換個說法:將「應酬話」換成「誠懇說出自己的困難點」

要一個不擅長當面拒絕別人的人開口說「不」,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萬一拒絕後對方情緒反彈激烈,甚至不留情地進行人身攻擊,說你「連一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反而可能讓你從此更不敢拒絕別人。因此,鍛鍊「拒絕的勇氣」可以採用「系統減敏感法」,即循序漸進地練習。可以先從親密的家人開始,這樣即使被拒絕也不會太過驚慌。然後再逐步練習到比較信賴的朋友,最後擴展到普通朋友。

練習「拒絕的技巧」時,態度要堅定,語氣要客氣。為了減輕焦慮,可以在心裡反覆提醒自己:「我並不是在拒絕對方,我只是拒絕這次邀請。」這樣可以逐漸打破「拒絕別人就等於破壞關係」的想法。拒絕別人的邀請或要求時,難免會遇到「人情壓力」。當對方苦苦哀求說:「拜託,賣我一個面子。」或者撒嬌說:「我知道,你最好了,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這時可以先「禮貌性地道歉」,再簡單說明「無法答應的原因」:「對不起,那天我剛好有個重要會議,謝謝你的熱情邀請。」原因不必解釋太多,以免給人找藉口的感覺。如果被對方說服,以後要拒絕別人就更難了。

(本文節錄:時報出版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

責任編輯:初新 来源:時報出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