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祭月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流傳千年。追溯中秋節的起源,最早可以到上古時期的「祭月節」,不過真正有了「中秋節」的概念,卻是在漢代,並在唐、宋兩朝逐漸風靡。
至於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故事卻要追溯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傳說。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計畫在中秋舉事,因為朝廷嚴密搜查,傳遞消息非常困難。這時,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了一個妙計:把「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藏在餅子裡,再分送給各地起義軍。到了中秋那天,各路起義軍如約起事,一同響應。
最後,朱元璋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適逢中秋,他將當年的故事延續下來,月餅從此成為中秋佳節不可缺少的糕點。時至今日,中秋吃月餅早已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不過,老一輩的鄉下人每到中秋,就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這句話背後藏著什麼道理呢?
「年怕中秋月怕半」的字面意思是說,每年到了中秋節,這一年就已經過了一大半了。而一個月到了月半(十五),這個月也過去了一半,有一種「光陰如梭」的意味。所以,這句話的背後還隱藏著對時間飛逝的感慨,提醒我們要珍惜剩餘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其實,這整句話的原句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或許是進入現代社會後,下半句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星期怕過禮拜三」。而這句話意思跟上面相同,因為星期三過了,一週就差不多過完了,也是一種時光易逝的表達。
和中秋有關的趣味俗語
①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太平
這句俗語是農民對天氣和農業的一種經驗總結。意思是到了黃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後,一年裡的旱災或水災基本上就不會再發生了;而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糧食的收成如何也就大致清楚了。
②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中秋夜月亮被雲遮住,五個月後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可能會下雪。
你家鄉的中秋節有什麼特別的習俗或者有趣的俗語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哦!
責任編輯:紫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