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習近平與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和李希等一起出席新聞記者會。(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4年10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淨瑤綜合報導)9月30日晚上,在中共建政75週年的招待會上,溫家寶的角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尤其他坐在習近平身旁引起了熱烈討論。分析認為,習溫外表和諧,實際卻暗藏不和。此外,這次還有幾個詭異情況,似乎暗示了中共高層發生了大事。
習闢謠與元老緊張關係
中共前總理溫家寶缺席了9月29日的中共建政75週年音樂會,但在30日的招待會上,卻又坐到了黨魁習近平的身旁。
時事評論員文昭在《文昭談古論今》節目中表示,溫家寶坐在習近平的身邊,期間還和習近平有親切互動。「這是關於中共元老和習近平之間關係緊張的又一次闢謠。」
外表和諧 暗藏不和
文昭還說,在中共重要的禮儀場合,座次怎麼排從來都不是隨便的。
在十一招待會上座次離習近平的遠近,似乎並沒有非常固定的順序,有時候是現任高層靠得近一些,有時候是前任資歷高的靠得近一些。「但是離習近平最近的,他左右手的位置要誰坐肯定是規矩非常嚴格的。」前任黨魁在,這位置是留給前任黨魁。前任黨魁不來,就是按過往政治局裡的排位依次往下排。
溫家寶是黨內開明派的代表,而習近平是猛開倒車。「他們坐得很近,似乎是和諧共處,達成了黨內和解的一種表現,是有要故意傳遞的意圖。但它也得符合中共的禮儀規矩。」中共對外可以不講規矩,對老百姓隨時翻臉跟翻書一樣,對國際社會也不信守承諾。但它內部卻是幫規嚴明,因這是一個維持龐大組織的需要。
對於座次的安排,溫家寶當然要配合,所以他和一尊談笑風生。
不過,文昭認為,有一個信號要注意,就是雖然9月30日的招待會晚宴溫家寶去了,但29日的音樂會他沒有去,而他的身體狀況是沒有問題的。
「這說明了溫家寶的配合還是有限度的。只有必須非去不可的場合,他才去。可去可不去的就推掉了。那麼,在和諧的外表之下還是暗藏著不和諧。」
溫家寶坐習身旁 不正常!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也認為此次的座次安排令人覺得奇怪。他在《遠見快評》節目中表示,習近平一直以來都防止元老幹政。但在中共建政75週年活動上,政治老人都出席了,習近平將他們待為上賓,而且還和溫家寶、李瑞環談笑風生。
唐指出,若按照座次來排,習近平的左側坐的應該是資歷更高的朱鎔基,但朱鎔基因為健康問題沒來,所以李瑞環之後正常情況下,理所應當是江澤民時期排名第七的常委李嵐清。「應該是由李嵐清坐在習近平的左側,才是合理和符合中共的規矩。但是,奇怪的是溫家寶坐在了這個位置。」
排名在溫家寶前面的胡錦濤、朱鎔基、吳邦國等因為健康欠佳沒有出席,這好理解。「但李嵐清明明出席了,他就坐在這張桌子上,但刻意把他往後排,把溫家寶安排到前面來。這背後一定有一些原因。」
唐靖遠指出,習近平把溫家寶特意安排到身邊,如果僅僅要秀團結就有點矯枉過正,總之是感覺不那麼正常。
詭異情況 高層恐出大事
唐靖遠還分析了中共建政75週年出現的一些疑點和詭異情況。
第一、習近平的講話很反常。唐靖遠表示,習近平今年的講話,仔細看他的內容,會發現有些反常。今年的講話,他開篇就提到,為中共建政和發展建立了所謂卓越功勳的老一輩的領導人。「他一上來就把老領導放在前面。這與習近平這幾年來一直刻意的淡化中共元老完全不一致。」
這一次,習近平突然強調老一輩領導人的卓越功勳,讓人覺得有一點點不尋常。
第二、習近平提到要堅持中共領導之後,還說了這一句:「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句話,習近平在這6年來在重大場合都沒有說過,這次是第一次出現。
所以,「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句話在今年20屆三中全會以後,連續出現了好幾次。比如,習近平到陝西和甘肅考察,都開始提到「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和習近平此前要一尊獨尊明顯對不上。
第三、習近平對港澳自治的表述差異。今年習近平說,「我們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但在2023年,習近平是加了一句要「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的原則」。
第四、習今年的講話沒有提到「一帶一路」。這很奇怪,因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的招牌工程,在重大場合他一定會提。但在建政75週年,習居然沒提一帶一路。
唐靖遠認為,以上所述可能反映了中共高層內部發生了一些事情,因為中共突然推出了很多挽救經濟的措施。
「在中共體制下, 其實政經是一體的,很可能經濟的問題導致經濟倒逼政治,習近平不得不在某方面做出一些調整和讓步。」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