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8日香港手機上的DeepSeek應用程式。(圖片來源:MLADEN ANTONOV/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7日訊】中國人工智慧軟體DeepSeek自推出以來,接連遭到美國、澳大利亞、臺灣等多國政府禁止在公務設備中使用。分析人士認為,DeepSeek不僅涉及用戶隱私與數據安全,還內建實時內容審查機制,強化中國官方敘事。這使其成為潛在的言論控制與輿論操控工具,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
多國下達DeepSeek禁令中國官媒反批國安「走火入魔」
2月4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下令禁止政府設備使用DeepSeek,稱其構成「不可接受的安全風險」。
此前,美國五角大樓、航空航天局(NASA)、臺灣行政院及義大利的個人數據保護局(Garante)等機構也已發布類似禁令。美國聯邦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更於1月29日提案,要求禁止美國人協助中國推動人工智慧、並禁止下載或使用DeepSeek,違者將視為犯罪,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並罰款100萬美元。
對此,中國軍網所屬的「鈞正平工作室」星期一發文批評美國揮舞「國家安全」大棒,稱美國對涉及「中國」字眼的事物反應過度,已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內容審查機制引爭議:DeepSeek如何符合中國敘事?
國際間對DeepSeek的質疑不僅侷限於數據安全問題。許多實測顯示,它所生成的回答內容,高度符合中國官方的「政治正確」。
美國媒體《連線》(Wired)在上星期一的報導中指出,DeepSeek在測試中顯示不同層面的內容審查。
實際操作DeepSeek官方應用程序,得到的回答都奉行中國政府2023年頒布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有關不得生成「損害國家統一與社會和諧」的內容。
即便用戶下載模型到別的平臺運行,答覆內容也同樣符合中國政府敘事框架。
例如,當被問到「中國如何對待報導敏感議題的記者?」時,在屏幕上可見它先是撰寫出「….記者因報導而遭審查和逮捕…..」等回答,但隨即刪除並重新顯示為「抱歉,我不確定該如何回答這類問題」,並且轉移話題,邀請用戶改聊數學、編程或邏輯問題。
報導分析,這顯示DeepSeek內建「實時內容審查」(Real-Time Filtering),能主動修改內容,確保最終答案「合規」。
此外該程序亦經過「訓練層審查」(Training-Level Censorship),因此即便通過第三方平臺運行,在有關「20世紀最重要歷史事件」的問答中,DeepSeek直言自己的答覆「須強調中共領導地位」,並避免提及文化大革命等敏感事件。
專家:DeepSeek或成中國操控輿論的新利器
位於臺北的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中國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受限於「網路防火牆」及監管法規,無法得出與國外競爭者相同的內容,並不難理解。
但實測顯示,DeepSeek回答問題的說法和語氣,甚至比另一家中國企業阿里巴巴推出的模型「通義千問」更類似「戰狼外交」的感覺。
例如,當被問到「哪款疫苗比較好?」,它不僅推崇中國制疫苗,還順帶宣揚中國防疫政策的優點。
杜奕瑾認為,這顯示它不僅從數據蒐集層面就出現偏見,還會針對中國議題,強化擁護政府的論述,並額外加上一道「合規限制」,但凡遇到在中國「不該講」的內容,立刻刪除並轉移話題。
杜奕瑾說:「從資料的偏見、加強中國官方的論述,到思想審查這三個層面,我們在這個模型的行為上都可以看得到,DeepSeek如果說它使用是普遍的,像社交媒體一樣的話,當然會變成一個非常好的,控制人的想法跟言論(的工具)」。
杜奕瑾表示,近年來國際社會已經對中國社交軟體利用演算法操弄輿論的威力有所警惕。相形之下,DeepSeek不僅存在更多層次的偏見和思想審查,還可以追蹤並蒐集個資,儲存在中國境內,因此無疑是必須嚴肅看待的數據安全、認知戰與超限戰的議題。
在此情況下,各國政府禁用DeepSeek是正確的措施,因為被「夾帶後門」,竊密、審查的風險確實存在。
生成式AI的輿論管控:從「防火牆」到「屠龍刀」
同樣值得觀察的是,在網際網路發展歷程中,中國歷來慣用「網路防火牆」禁止國民使用國際間廣泛使用的產品,而以中國企業發展的同類程序取代。例如禁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改用國產的百度,在社交及通信軟體領域,則出現微博和微信,共同之處,都設有明確的「敏感詞」,限制用戶無法搜尋或發布相關內容。
在臺北的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林宗男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控,遠勝於搜索引擎,就此來看,DeepSeek的確可能成為中國政府用以維穩,控制輿情的新工具。
林宗男告訴美國之音:「從控制輿情的角度,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於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勝過一般人類的,所以當中共掌握了這個技術,他在生成扭曲的資訊的時候,就像握了一把屠龍刀,更強化對國內人民的控制。」
DeepSeek有助「中國敘事」輸出?
放眼國際,林宗男認為西方自由世界目前對於DeepSeek的好奇心,多聚焦於技術層面,想看它是否真如宣傳的「超越ChatGPT」,並用各種「敏感詞」測試它的反應。
他說目前看來,DeepSeek尚無法像TikTok一樣,對於西方網路社群發揮認知攻勢。但不能排除一些對「中國威脅」較無防備,且科技實力偏弱的金磚國家或全球南方國家人民,就可能因為使用費較低,而偏好使用DeepSeek,進而強化對中國敘事的接受程度。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同樣認為,隨著DeepSeek海外用戶數增加,對於一些平常不熟悉國際議題的人而言,長期使用下,久而久之,可能更加認同中國版的解讀,且視為常態。
莊嘉穎說:「在中國國內會加強他(網民)現有的觀點,在牆外(國際間)的話,可能因為(DeepSeek)用戶費更便宜等,慢慢帶領風向,尤其是對這個很多事情背景不瞭解的人,可能會開始認為中國版本的解讀,是正常的理解。」
審查更高效:網民「擦邊球」難逃DeepSeek過濾
原籍中國四川、現移居臺灣的作家上官亂則認為,相比微博是基於「黑名單」篩選敏感詞,DeepSeek的審查更加精細且高效。
上官亂舉例說,過去中國網民會給已故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取不同的綽號,微博從發現到屏蔽、刪除的過程,往往比網民留言慢一步,但DeepSeek基於對中國輿情具有深度且邏輯化的理解,更容易識破提問者的各種「擦邊球」,啟動敏感詞機制,立刻給出「合規性」的答覆。
就她一個多星期以來的體驗看來,DeepSeek顯然會是中國政府最樂見,也最放心的人工智慧工具。
但若要面向國際市場,上官亂認為,除非DeepSeek能像抖音那樣,修改出一個國外網民專用的「牆外版」(TikTok),否則恐怕還是缺乏吸引力。
上官亂告訴美國之音:「我覺得為什麼不用那麼擔心,因為(DeepSeek)它所有的內容都是合規性,但凡是在牆外的用戶問他的問題,基本上10個就起碼有3個它是拒絕回答的,為什麼還要用你呢?就是它的合規性對我們來說,實在不方便。」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