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革命由軍方領導,葡萄牙人民支持,推翻了新國家獨裁政權,即眾所周知的康乃馨革命。(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按:1974 年 4 月 25 日,一場由年輕軍官領導的不流血政變結束了葡萄牙長達 48 年的獨裁統治和 13 年的殖民戰爭,迎來了民主。那一天,在里斯本,叛亂者占領了電臺、電視臺和機場。民眾自發走上首都街頭,為士兵們鼓掌。「康乃馨革命」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立即站在政變者一邊的民眾當時將春天的花朵康乃馨分發給了一些士兵,這些士兵將它們插在步槍的槍管上。本文寫於2024年,葡萄牙慶祝 「康乃馨革命 」50 周年之際。
葡萄牙總統、保守派人士馬塞洛-雷貝洛-德索薩(Marcelo Rebelo de Sousa)及其來自民主時代到來後獨立的非洲前殖民國家,包括安哥拉、莫桑比克、幾內亞比紹、佛得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總統們齊聚一堂。
路透社報道,50年前的這場幾乎不流血的革命是由一群下級軍官進行的,他們想要民主,並結束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幾內亞比紹等非洲殖民地長期針對獨立運動的戰爭,他們認為那些導致數千名年輕葡萄牙新兵死亡的戰爭是不公正且無法獲勝的......
4 月 25 日「自由日」就被定為葡萄牙的國慶日。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無休止的獨裁統治
1926年至1974年,葡萄牙在一個政局不穩的共和國發生軍事政變後建立了獨裁統治。四十八年,這也是歐洲持續時間最長的獨裁統治。
1932年,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上臺執政,建立了「新國家」,這是一個受法西斯主義啟發的政權,該政權建立在三大支柱基礎之上,分別是新聞檢查、單一政黨和政治警察(秘密警察)。
1965年,民主黨在西班牙暗殺了民主反對派主要領導人之一漢貝托-德爾加多將軍。正如被監禁、驅逐出境和流放的反對派,如未來的葡萄牙社會黨創始人、1986年至1996年擔任共和國總統的馬裡奧-蘇亞雷斯,他們的記憶如今依然鮮活。
1968年,安東尼奧-薩拉查病重,兩年後去世前,他將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政權交給了馬塞洛-卡埃塔諾。自1961年以來,該國一直要面對着非洲殖民戰爭帶來的危機。
經過長達十三年的戰鬥,這場衝突陷入了僵局,也引發了整個軍隊的起義,他們主張以政治而非軍事手段解決戰爭,而當時國家正面臨年輕人流失的問題,他們拒絕前往安哥拉、幾內亞比紹和莫桑比克這三條戰線。
1974年4月25日,由參加過非洲戰爭的士兵領導的「上尉運動」掃蕩了疲憊不堪的政權。
把這張照片對比一下中共國的六四坦克人,怎麼不感到汗顏?(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24年4月25日,葡萄牙慶祝康乃馨革命50週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康乃馨賦予和平的革命浪漫和詩意的願景
1974年4月25日午夜0點20分,電臺播出了何塞-阿豐索的歌曲《Grândola Vila Morena》,這是軍方等待的發動政變的信號,之後的行動在24小時內推翻了長達48年的獨裁統治。幾年前,即1971年,這首歌在巴黎附近的埃魯維爾城堡錄製,由葡萄牙抗議歌曲大師何塞-阿豐索(JoséAfonso)與唱片音樂總監何塞-馬裡奧-布蘭科(JoséMário Branco)、吉他手卡洛斯-科雷亞(Carlos Correia)和另一位音樂家朋友弗朗西斯科-範海斯(Francisco Fanhais)錄製成專輯《Cantigas do Maio》。音樂的開頭是踩在碎石上的腳步聲,這不可避免地讓人聯想到獨裁政權垮臺前的軍隊行軍。
弗朗西斯科-範海斯被稱為「範海斯牧師」,由於他的立場,特別是反對殖民戰爭的立場,他被禁止在葡萄牙唱歌、教書和做彌撒,之後被迫流亡。在法國,他加入了反對葡萄牙政權的武裝鬥爭組織,並繼續在葡萄牙移民中演唱,他說,這樣做是為了「喚醒他們的政治意識,讓他們看清葡萄牙正在發生的一切,因為許多人都想忘記他們離開葡萄牙時的苦難生活」。
因為他參與錄製了這首成為康乃馨革命象徵的歌曲,50多年過去了,弗朗西斯科-範海斯還是難掩自豪,他說:「軍方選擇這首歌,我沒有任何功勞,但我很高興,也很自豪,因為我知道這首曲子裡有我的足跡,也有我的歌聲,還有我朋友們的歌聲。每次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起很多事情,想起我們唱歌時的力量,想起我們為『Grândola』、為聲音、為舞步所付出的力量。我知道我們錄製的舞步是對最重要的事情,即推翻法西斯主義--的音樂和文化貢獻,我為此感到喜悅」。
50年前的那一天,在里斯本,叛亂者占領了電臺、電視臺和機場。民眾自發走上首都街頭,為士兵們鼓掌。「康乃馨革命」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立即站在政變者一邊的民眾當時將春天的花朵康乃馨分發給了一些士兵,這些士兵將它們插在步槍的槍管上。
歷史學家瑪麗亞-伊娜西亞-雷佐拉(Maria Inacia Rezola)解釋說:「首先是當天拍攝的照片將紅色康乃馨變成了4月25日革命的象徵,為這場與英雄主義有很大關係的行動賦予了浪漫、詩意的願景,儘管這場革命是特別和平的。」
在幾次緊張的對峙之後,政變者和政府軍敵對雙方都相繼站到了武裝部隊運動(MFA)一邊。獨裁統治就此結束。
在獨裁者安東尼奧-薩拉查(Antonio Salazar)提出「上帝、國家、家庭」口號的那幾年裡,葡萄牙一直是「一個貧窮、落後、文盲的國家,與世界隔絕」。
在經歷了數月幾乎演變成內戰的緊張局勢之後,1975年11月25日,隨着安東尼奧-拉馬略-埃內斯將軍的軍事干預,革命時期宣告結束。
當時的另一位關鍵人物、社會主義者馬裡奧-蘇亞雷斯(Mario Soares)贏得了1975年4月25日舉行的首次自由普選,組建了制憲會議,起草了葡萄牙現行的基本法。在建立民主制度的同時,該國還取得了許多政治和社會成就:普選權、言論自由、男女平等權利、罷工權、最低工資、全民社會保障......
90 歲的 Celeste Caeiro 手捧一束紅色康乃馨送給葡萄牙軍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曼努埃爾-利馬說:「我當時20歲,4月25日的革命讓我免於被送上戰場,所以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南歐國家的民主轉型
除葡萄牙外,20世紀70年代,西歐最後一批獨裁政權在希臘和西班牙倒臺。
在希臘,1973年11月17日雅典理工學院學生起義,血腥鎮壓造成44人死亡,不到一年後,自1967年上校發動政變以來一直存在的獨裁政權垮臺。
1974年夏天,尼科西亞發生了一起希臘極端民族主義未遂政變,土耳其對塞浦路斯進行了干預,從而註定了該政權的命運。
與此同時,隨着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於1975年11月20日在病痛中死去,西班牙也翻過了獨裁統治的黑暗一頁。歐洲最後一位極右翼獨裁者的去世標誌着長達36年的專制和反動統治的結束。胡安-卡洛斯自1969年起就被指定為繼任者,兩天後被宣布為國王。1978年,隨着現行民主憲法的通過,獨裁統治被正式廢除。
......無論如何,65%的受訪者認為4月25日的革命是葡萄牙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遠遠超過了1986年加入歐盟的前身,或1910年君主制的結束。
......曼努埃爾-利馬(Manuel Lima)激動地說:「我當時20歲,4月25日的革命讓我免於被送上戰場,所以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人民公僕——警察也與葡萄牙平民共同慶祝康乃馨革命50週年。(示意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本文有刪節)
責任編輯:傅龍山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