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抵達華盛頓特區後走在白宮南草坪上。(圖片來源:CHRIS KLEPON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提出的對華高額關稅,雖然不直接等同於對中國貿易的禁令,但其影響幾乎與禁令無異。由於企業往往會尋找新的出口路線,且川普不斷更改關稅範圍,因此中美貿易下滑的具體程度很難準確評估,但毫無疑問的是,貿易額將出現明顯下降。
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面對美國市場大門逐漸關閉,中國商品會流向何方?企業將如上次貿易戰中那樣,嘗試通過海外擴張以減少關稅負擔。一些公司甚至可能冒險通過低報貨值、偽造文件或經由第三國中轉等方式來逃避關稅。儘管這些做法是否合規尚存爭議,但無論採用何種手段,都難以彌補全球最大商品進口國(美國)需求銳減帶來的衝擊。儘管其他國家將被動承接部分中國出口,但這並非它們的初衷。
在川普首個任期結束時,美國對三分之二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了平均達19%的關稅(原為3%)。不過,一些商家也迅速找到了對策,高盛估計,2023年約有價值12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成功繞開了美國關稅。
然而,這一輪逃稅難度將更高。原因在於,川普此次的關稅覆蓋面幾乎涵蓋所有中國商品,免稅範圍僅限於部分電子產品和藥品,重新貼標等策略的作用大打折扣。曾作為避風港的墨西哥與越南如今也加強了監管。墨西哥新總統克勞迪婭.申鮑姆公開表態,將配合川普打擊轉運逃稅行為,包括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及突擊檢查華人商店。
川普仍然執著於追求雙邊貿易平衡,對通過第三國中轉的商品並無寬容。柬埔寨、印度、墨西哥、泰國和越南等在美國進口結構中所佔份額日增,因此也更可能面臨川普政府的直接壓力。泰國已承諾打擊假冒商品,越南也表態要遏制貿易欺詐、收緊原產地規定。
鄰國承壓,中國商品出路受阻
在美國市場受阻後,中國商品不得不轉向其他地區。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中國政府為刺激疲軟的經濟,在製造業領域大力發放補貼,助推出口價格自2023年以來平均下調了20%。由此帶來的是中國對亞洲和拉美國家的製造業順差飛速增長。
這種「廉價傾銷」雖然對消費者有利,卻引發各國製造商的激烈反彈。例如,泰國自2019年以來工業產值下滑了10%,而對華貿易逆差卻翻了一番。本被寄予厚望成為筆記本電腦製造中心的泰國,如今電子製造業反而遭遇重創,產量下降達40%。而中國在2024年對美出口的330億美元筆記本電腦也正在尋求新的市場出口渠道。
第一次貿易戰中受益的國家,如越南,如今也未能倖免。越南價值10億美元的玩具市場正受到中國低價產品的衝擊;在紡織品領域,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了290億美元的商品,如今這些商品也需另覓銷路。川普還取消了「最低限度」免稅規則,讓如Temu和Shein等電商巨頭面臨更高門檻,這也對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地的紡織製造商造成連帶衝擊。
面對壓力,一些國家如印度和印尼已著手反擊中國的出口攻勢;而另一些如馬來西亞與泰國,則仍持謹慎態度,擔心激怒強大的鄰國。可以預見,未來幾個月,這種地緣經濟緊張態勢將進一步升溫。
貿易數據揭示失衡格局
根據半島電視臺的統計,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4390億美元的商品,而出口僅為1435億美元,造成29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一差距正是川普政府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來縮小的「核心問題」。
新一輪關稅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145%的稅率,相當於商品原價的2.45倍,使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大大下降。中國也反擊,對美國產品加徵125%的報復性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川普宣布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及其他高科技零部件暫時豁免高額關稅,但政策變動頻繁。就在政府宣布豁免後不久,川普又表示將對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電子產品徵稅,引發市場不確定性。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電子機械設備(1238億美元)、通用機械(820億美元)、玩具(300億美元)、塑料製品(193億美元)以及傢俱類商品(185億美元)。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礦物燃料、油籽、機械設備與飛機居前列。
按州份來看,加利福尼亞州從中國進口最多,達1228億美元;伊利諾伊州和德克薩斯州分列二、三。德克薩斯州則是對華出口最多的州,出口總額為225億美元。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愈演愈烈,不僅重塑了兩國之間的供應鏈布局,也對全球製造業和消費市場帶來了深遠影響。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