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奧斯卡博物館9日放映台灣導演李安作品《臥虎藏龍》,李安與美國影藝學院主席楊燕子、影星章子怡出席座談。(圖片來源:中央社/林宏翰洛杉磯攝)
今年適逢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上映25周年,今(10)日在洛杉磯奧斯卡電影博物館放映,李安以及章子怡到場團聚。前一日導演李安出席映前座談,他回顧當年拍攝《臥虎藏龍》的初衷,在於「追尋想像中、那個不存在的古典中國」。
李安與美國影藝學院主席楊燕子(Janet Yang)、影星章子怡出席《臥虎藏龍》映前座談。奧斯卡博物館在這一個月舉行特映會,播映過去35年來報名奧斯卡獎的華語電影。
被問到25年前為什麼拍攝《臥虎藏龍》?李安回答的一開頭引起現場笑聲:「整部電影在中國拍攝,過程中我一直問自己,我到底在做什麼?我在想什麼?這部片一定會拍得很糟。」
但《臥虎藏龍》是李安在世界影壇的代表作之一,2001年獲得最佳外語片等4項奧斯卡獎。座談一開頭暴露當年執導時自己脆弱的一面,李安獲得現場數百名觀眾的會心一笑。
李安坦言,拍電影的過程中一直在追尋身分認同的問題。他分享,父母在中國內戰時期來到台灣,「我的文化根源其實非常傳統中國,但那種古典的中國其實已經不存在」。
李安說,對身分認同的「不安全感」一直是他的電影主題,「我屬於哪裡?我能相信什麼?」他向觀眾分享:「我在台灣長大,受到美國和日本文化影響,也受到我原先從沒去過的中國文化影響」。
李安說:「後來我來到美國,我是一個外國人;我去中國拍片,我又是一個台灣人。結果我不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李安拍攝《臥虎藏龍》就是在虛構的電影世界裡,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古典中國。他說,當年劇組成員來自香港、台灣、中國、美國,所有人聚在一起,一起追逐那條「龍」,也就是大家心中逐漸消失的中國。
李安語帶幽默說,他帶著大家一起追夢,過程中「我試著把我所知道、我喜歡的,甚至彼此衝突的東西都塞進一部電影裡面」。
他說傳統武俠片本來就很瘋狂,甚至有點像粗糙的B級片,「因為人會飛,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但他一方面又試著表達最古典、最細緻的中國文化,全部混進一部片裡面。
李安笑說,真不敢相信當年的自己,如何有那麼多的能量,可以拍出這樣的電影。他形容為了呈現整個中國的風貌,包括新疆的沙漠、北京城、南方的竹林山水,劇組完成高難度任務,就像手工打造一台太空船一樣。
他感性說:「我相信電影之神是愛我們的。」
他認為電影的力量在於,把不可思議的事情變得可信,原本難以想像的情感,讓觀眾可以真切感受到。他認為《臥虎藏龍》這部電影,觸動了人們內心的純真,也喚起了人們的想像力,一起追尋那個不再存在的想像世界,就像每個人心中那一條隱藏的龍。
責任編輯:一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