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一餓能多活20年?飢餓時細胞會自己吃掉自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父母常常會關切地詢問:「吃飯了嗎?」長久以來,我們總被教導要避免挨餓,然而,最新科學研究卻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發現:適度的飢餓或許對健康有所裨益。
吃太飽,會讓身體超負荷運載
過量進食首先會直接導致胃部擴張,進而侵占腹腔內更多空間,可能對其他內臟造成壓迫,引發腹部脹滿、噁心及嘔吐等不適症狀。
首先是胃部,不僅體積增大,還需分泌大量胃液以消化食物。胃部過度擴張與胃液過多可能干擾食管下部的正常功能,使得胃酸逆流至食管,引發胃灼熱感,俗稱「燒心」。
其次是胰腺與肝臟,也需加班加點,分泌更多胰島素、消化酶及膽汁,以應對過量的食物消化需求。
再次是腸道,既要分泌更多消化液,又需吸收過剩的營養物質,腸道內的菌群也需加倍努力協助消化。
另有研究表明,過多攝入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還會加劇悲傷、緊張和煩惱等負面情緒。
餓一餓,可以多活20年?
專家明確指出,與過度飽食相比,適度的飢餓狀態更有利於維護身體健康。肥胖,可能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令人詫異的是,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在這項針對猴子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每日減少三分之一的食物攝入量,猴子的壽命竟能顯著延長,甚至可達20年之久。
這些猴子在外觀上並未出現明顯的衰老跡象,且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降低了50%以上。
那麼,這背後的科學原理究竟是甚麼呢?答案或許與一種名為「自噬」的細胞機制息息相關。當身體處於飢餓狀態時,這種機制會被激活,從而幫助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和受損細胞。
這猶如為身體進行了一次深度清潔,使內部環境保持潔淨與健康。相反,當食物攝入過多時,這種清潔機制的工作效率會大幅降低,導致有害物質在體內不斷積累,進而增加患病的風險。
不過,「餓一餓」並不是指節食,而是適當減少飲食的攝入。
每餐只吃七分飽。(圖片來源:Pexels)
到底怎樣才算「適當飲食」?
1、控制好三餐比例
確保每日三餐均衡攝入,建議按照早餐占全天熱量的30%、午餐40%、晚餐30%的比例進行分配。對於初次嘗試控制飲食的朋友,可以適當降低晚餐的熱量比重,因為晚餐與睡眠時間相近,過量進食會影響消化。
2、儘量慢慢吃
細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的進食方式。由於大腦接收飽腹感信號存在時間延遲,若進食速度過快,可能導致大腦反應跟不上實際的飽腹狀態。因此,當你自覺已吃到七八分飽時,實際上可能已經達到了十分飽的狀態。
3、每餐只吃七分飽
過量進食會導致難以察覺到飢餓感,因此推薦每餐進食至七分飽為宜。切記要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以防胃壁鬆弛及胃動力減弱。
責任編輯:笙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