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在中國經濟疲軟,出現通貨緊縮和房地產危機等情況下,股市卻逆勢上漲,更創下十年來新高,但散戶們不敢貿然進場。國際投行及策略師也已發出警告:中國股市泡沫化加劇,非理性繁榮無法長久持續。
近期,中國股市不斷震蕩上行,8月22日上證綜指收於 3825.76點,這是自2015年8月以來的最高點。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初以來,A股已累計上漲14%;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也上漲了近29%。
彭博社24日報導稱,僅過去一個月,中國股市值就增加了近一兆美元,滬深300指數也從今年的低點上漲了超過20%。然而,中國經濟在關稅戰和房地產危機等重壓下舉步維艱,而近期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從消費趨勢、房價到通膨,都在向投資者敲警鍾。
對於中國股市的這種脫離經濟基本面的反常上漲能否持續,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紛紛提出質疑。
日本最大的投資銀行野村控股公司已發出警告,中國市場存在「非理性繁榮」,股市泡沫正在加劇形成。野村證券進一步指出,中國股市的反常上漲,讓北京在應對經濟放緩時面臨更加複雜的挑戰,因為出台促進成長的措施可能會加劇股市的泡沫。
今年7月份,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然持平,生產者物價指數卻連續第34個月下降,GDP平減指數也持續負增長。通貨緊縮的螺旋式上升,削弱了中國企業的定價權。這是金融分析師們對當前中國股市反彈的可持續性產生懷疑的最大原因之一。
瑞士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駐新加坡高級宏觀策略師李浩民分析:「市場可能預期宏觀經濟基本面將會改善,無論這種預期是否正確。但如果通脹率保持在接近0%的水平,且企業定價能力因國內需求疲軟而面臨嚴重阻力,牛市將難以持續。」
台灣財經新聞Finews的一篇題為《中國股市泡沫警示:面對非理性繁榮該如何應對?》的評論文章指出,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經濟結構性轉變」。
文章指出,北京當局從今年8月8日起恢複了徵收政府及金融機構發行債券的利息收入增值稅,明顯加大了中國債券市場面臨的壓力,彭博因此大幅調降了中國國債的總回報指數。但在債市承受壓力的同時,中國股市卻表現得「異常強勁」,這種巨大的反差背後,可能意味著有大量資金正從債市湧入股市,導致出現熱錢追逐下的「非理性繁榮」,而歷史告訴我們,「過度的狂熱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文中談到了中國房地產市場頻頻暴雷的現象,認為這反映出中國經濟長期以來過度依賴房地產的基礎「可能正在逐漸崩塌」。中美科技戰的升級造成中國製造業生產成本上升,高科技產業發展受限,創新能力下降,全球供應鏈也開始重新調整。
其結論是,此刻中國經濟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內部結構性問題與外部地緣政治挑戰相互交織。而這一切都在提醒投資者,中國經濟的「非理性繁榮」可能無法持續。
格隆匯新聞報導,8月19日,知名經濟分析師、蓮華資管首席投資官洪灝在一場對話中談及,8月份A股的這波上漲行情主要是由機構資金推動,目前還沒看到散戶大規模進場。
洪灝認為,目前市場仍然缺乏基本面支撐,要讓漲勢持續得更久,需要看到一些政策支持。
消息傳到海外社交平台上,網民紛紛嘲諷:「韭菜不上當了」、「引誘散戶進場接盤失敗」、「問題是散戶沒錢去投資了,全是負債」、「這是中共的鐮刀和收割機、另類的旁氏騙局,自覺頭硬的可以進去試試看」。
大陸財經自媒體也發文調侃稱,「全網都在等散戶進場」。相比去年10月的那波上漲行情,當前的熱度更高,但遠遠沒有調動散戶的熱情。
散戶不敢進場,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股民看不清方向,新散戶心懷恐懼,根本不敢進。當前國家隊在高度控盤,官方機構持股比例暴增,可以隨意操控股市。大家經常看到早上跳水下午拉回;早上暴漲下午跳水的劇情。在盤面大起大落中,散戶被反復收割。
二是老百姓對風險極致厭惡。目前,房子、車子等都在不斷降價,只要手中攥著現金,遠比把錢投進股市保險得多。守住銀行裡的存款,是一種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本能。
去年,中國股市突然開始暴漲,中共操控輿論,鼓動大量散戶進場,結果股市再次大跌。許多被收割的股民痛定思痛,決定不再上當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