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人口開採指南 中共露出獠牙(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0-25 22: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礦
人礦。(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

按:2025年8月18《北京日報》在理論週刊上刊出〈要樹立人口資源觀、人口力量觀、人口生態觀——中國需要制度人口學〉時,許多人以為這只是又一篇「高大上」的理論文章。但仔細讀下去,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份國家級的《人口開採指南》,中共親口承認,「人礦」正在枯竭。

從「制度人口學」到「人口開採學」

這篇文章出自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中之手,他發明瞭一個新詞——「制度人口學」。乍聽之下像是人口學的新方向,但拆開來看,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如何用制度手段把人當作資源進行最佳化開採。

文章明確將人口分為三個類別:

0∼14歲:後備人力資源(即「儲備礦」);15∼59歲:現實人力資源(即「主力礦脈」);60歲以上:第三人力資源(即「可再開發尾礦」)

這套邏輯,就是把人按年齡劃為不同層次的礦層,小孩是待開採的礦脈,青壯年是正在開採的礦石,老人則是要再回收的尾礦。這樣的語言體系,本身就充滿對人的物化與侮辱。

換句話說,「制度人口學」就是「人口開採學」。它研究的不是如何保障人的福祉,而是如何在制度框架下,把人榨得更久、更乾、更有效率。

從「控礦」到「逼礦」 四十年的荒誕循環

中共的每一次人口政策,都像是在演一場政治荒誕劇。

1980年代,它高喊「人太多了」,強行推行獨生子女政策。那時候,不願墮胎、不願結紮的婦女被罰款、丟工作,甚至遭到強制流產。那是一場殘酷的「控礦運動」。

四十年後,礦脈枯竭,人口斷層。於是中共又開始慌了,改口說「人太少了」,要「重建生育文化」「恢復人口活力」。

這一次,變成了「逼礦運動」——鼓勵甚至強迫人民「多生育」,為「國家需要」繼續供應人礦

從「控礦」到「逼礦」,政策口號變了又變,但不變的是:人,始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不論多或少,人民永遠只是體制的燃料、可替換的螺絲釘。

人口焦慮 還是統治焦慮

《北京日報》的文章說:「少子化會導致經濟衰落,國家競爭力下降。」這句話表面上有道理,但實際上邏輯極為粗糙。

全球進入低生育率時代的國家並不少: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

但這些國家並沒有以壓迫式的「生育動員」來解決危機,而是靠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移民政策與教育改革,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以澳大利亞為例,它與印度簽署「MATES計畫」,允許印度年輕專業人士赴澳工作生活兩年,既解決勞動力短缺,又促進科技流動。

相較之下,中共的焦慮並非來自「人口少」,而是「可動員、可控制的人少」。

對中共而言,危機的本質不是經濟,而是統治的焦慮:少了年輕人,誰來當「韭菜」?誰來充當「螺絲釘」?誰來為黨的體制輸血續命?

「人礦」的語言 制度化的非人化

穆光中的文章最魔幻的部分在於那句話:「0∼14歲是後備人力資源,15∼59歲是現實人力資源,60歲以上是可再開發的第三人力資源。」這不是人口學的語言,而是礦產工程報告的語氣。

在中共的視角中:孩子不是生命,是「未來的可儲備勞動力」;青年不是個體,是「紅利機器」;老人不是人,是「可再壓榨的再生資源」。

退休也不能安身,還要「發揮餘熱」;養老不為安度晚年,而是要「貢獻最後價值」。

這樣的「人口力量觀」,赤裸裸地展現了極權制度對人的終極定義:你存在的價值,只在於能否被利用。

比礦工更悲哀的是礦自己會說話

文章裡還提到:「年輕人口具備開拓力、創新力、競爭力、戰鬥力、消費力。」

這句話聽起來像在讚美青年,其實是把年輕人定義成一臺多功能自動化「人礦收割機」:既要戰鬥、又要消費、還得創新與納稅。

而更諷刺的是,中共還拿印度來比較:「印度的年輕人口比中國多,後備資源更豐富。」

這種焦慮正是「礦主思維」的體現:比的不是教育、制度、科技,而是可開採的人礦存量。

然而,真正的國家競爭力,不是靠人口堆積,而是靠制度自由與個體尊嚴激發出來的創造力。印度未必完美,但至少沒把人民稱作「後備資源」;而中共卻公開鼓吹「人口最佳化開採」,這才是真正的文明倒退。

從「生育文化」到「子宮動員」

北京日報的文章最後寫道,要「重建人口價值」、「重建家庭結構」、「重建生育文化」。

這些詞看似溫情,實際上是中共式語言工程的再包裝。

當年推動一胎化時,他們說:「少生優生,為了國家的未來」;如今鼓吹多生,也說:「多生優育,為了國家的未來。」四十年間,口號變了三次,但本質未改——

中共囯人,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政權續命。

婦女的子宮,是國家資源庫;青年的生命,是國家燃料棒;老人的餘熱,是國家尾礦場。

不難預見,若人口持續下滑,中共最終可能將「不生育」視為「不愛國」「違法」,用國家力量再次干涉家庭與個人自由。

文章最後還有一句標語:「人口青春,國家青春。」

聽起來浪漫,但真實含義是:年輕人必須燃燒自己,才能讓體制永保青春。

當一個政權的「青春」要靠一代代人去燃燒自己,那已經不是國家的青春,而是政權的續命。這樣的政權,不是為人民而存在,而是要人民為它存在。

中共的人口焦慮 是制度崩壞的預兆

《北京日報》的這篇「制度人口學」文章,看似理論創新,實則暴露中共最大的恐懼:它的人礦正在枯竭。

這份所謂「人口開採指南」,不僅揭示了中共治國的真面目,也昭示了它的末路徵兆——

當一個政權連人民都要「分類開採」,它就已經失去了人性,也失去了未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