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万寿山,自古便具备山水之胜。它本是西山支脉,山前蓄水。金代时,称作金山。金海陵王完颜亮于此建金山行宫。元代,相传有人在山上挖出一只石瓮,视为神物,故改名瓮山。明代于此进行园林营作。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好山园,好山园园城宽广,时人誉称西湖十景。《宛署杂记》中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清初,乾隆时,开始在这里规划园林,开始营建清漪园。与此同时,乾隆为庆祝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六十寿诞,建大报恩延寿寺,并改山名为“万寿山”。万寿山、昆明湖总称清漪园,乾隆二十九(1764年)完工,从此最终完成了西郊五园三山的总体布局。
1860年,清漪园遭英法联军火焚,大部分建筑损失贻尽。后来慈禧太后挪用北洋舰队军费,来重建这华丽的庭园。重建历时10年,竣工后更名颐和园。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园中度过,那里至今还可追寻到当年重大事件的痕迹。
颐和园占地庞大,园中山石巍峨,碧池清流,亭台楼榭散布于花树之中,毫无杂乱之感,布局得体而又富有变化、错落有致。园内集中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既有北方山川的宏阔气势,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风格。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