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达功:历史上的中国为什么可以分裂?

发表:2002-08-21 05: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将阿扁的“一边一国”论放到中国的历史上看,比如放到春秋战国时期,放到三国时期,甚至可以说放到清朝以前,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什么民族主义啊,爱国主义啊,什么华夏民族啊,等等,这些大多是现代社会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交往,包括文化、战争、贸易、宗教等各国之间的频繁往来,才形成现在的这种情景。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大陆和台湾,这“一边一国”或者“几边几国”,那太正常了。《三国演义》开头就给中国下了结论,“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凡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是现代大国,历史上总是会出现诸多小国合并为一个大国,或者一个大国分裂为几个小国的情况。中国、印度、俄国的历史不就是这样吗?

中国的民族主义并非自古就有的,尤其是大汉族主义。屈原是爱国者,不是民族主义者。他爱的是哪一国?是中国吗?不是,是楚国。楚国不是中国吗?也是、也不是。因为当时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的各民族还没有融合,还没有中国这样的概念。秦朝统一中国以后才开始奠定一个模式,那就是,凡是汉族人或是以汉族人为主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的区域,都是中国的区域;中国统治者开始以此作为中国统一的模式。历史上中国人既允许国家统一,也允许国家分裂,与现在的中国人不同,台湾的独立是大陆中国人不允许的,并非是大陆的共产党政府不允许。有根深蒂固的大汉族主义思潮的中国人,自然也会产生依托民族主义生存的专制政府。“卖国贼”、“汉奸”是中国人最痛恨的中华民族败类。共产党政府本来丧失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维持专制统治的法宝只剩下民族主义了,怎会去做“卖国贼”、“汉奸”呢!

《三国演义》是民众最喜爱的历史小说。人们津津乐道其故事情节,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时候是三边三国,也许有爱国主义,但绝对没有民族主义。魏、蜀、吴是否互相承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当时还没有什么常驻大使馆常驻使节,但是各国之间文书、使节往来还是有的,实际上是互相承认的。火烧赤壁的故事不就是蜀、吴两个国家联合对付魏国的故事吗?其实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国家实体存在就是独立的国家,也就是有一定的疆土领域,有自己的政府、军队等国家机器,国家就存在。

也许有人问,魏、蜀、吴三国最后不是统一到晋朝了吗?是的。但是西晋十六国不又分裂了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存在的现象,直到现在还是处于分裂状态。所不同的是历史上出现在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所形成的各个国家是互相承认的,而现在的中国大陆不承认台湾为一个国家。

是什么原因使得大陆不承认台湾呢?是世界一体化,是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甚至只是一种交流来往方式。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国家之间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也没有互相在对方建立什么大使馆。这些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设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17世纪,互派常驻使节在欧洲已非常普遍。但中国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文明的国家,其他蛮夷国家只能仰视中国,只能来中国朝拜,哪里有国家之间平等交往一说。中国的邻国朝鲜、蒙古、越南等,大多是中国的附属国,从来没有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破这个缺口的还是英国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被迫承认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平等关系。1858年,中国清朝政府同意英国向北京派遣常驻使节。不久,其他西方国家也步其后尘。1877年,中国向英国派出常驻机构,并陆续在欧洲一些国家设馆。

试想,如果现在世界各国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外交关系一说,没有彼此在对方建立大使馆,没有什么“承认”一说,台湾独立、不独立还有什么意义?还提什么“两国论”、“一边一国”,还有什么“一个中国”之说?一个瑙鲁小国承认了中国大陆的政府,让阿扁羞怒,让中国政府得意洋洋。其实说穿了,不就是建立了大使馆吗?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整体构成国家分裂,但始终还是要统一。如东、西德国,南韩和北韩,不可能永远成为分裂的独立国家,迟早要统一。德国已经统一了,朝鲜半岛也迟早要统一。对此,没有人怀疑。但是它们的确曾经是两个国家,并且彼此承认或间接承认。

我相信中国大陆与台湾迟早也会统一。方式只有一条:和平同一。

(2002年8月11日)

原载:民主论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