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古桥:浮桥建筑的杰作─灵江浮桥

发表:2004-12-24 18: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灵江浮桥”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此桥因江而得名,原名为“中津桥”,座落于浙江省临海县南门城外的灵江上,是一座构造形式独特的水上立体交叉桥,其结构建筑与设计都非常科学,是座历史悠久的古老浮桥。

根据《临海县志》中记载: 宋淳熙八年(西元1181年)“中津桥”修筑在兴善门外的金鸡岭下,由郡守唐仲友创建,桥长287米,宽5米余,具有相当的规模。建造时,以每2艘船组成1节,总共以船50艘,组成25节。然后用缆索、地锚、锚碇等设备,将浮桥的所有船只串联,连系固定成为桥面。

因临海县距东海较近,受潮汐影响很大,潮汐使灵江水面,在一日的涨落中,能相差数米之距。当初建造时,为使浮桥能适应潮汐的涨落,唐仲友使“桥不及岸十五寻(每寻为八尺),为六筏,为以柱二十,固以槛,筏随潮与岸低昂,续以板跳”的方式来修造浮桥。

修筑时,先民们采用了“活动引桥”的方法,即在桥的两端,搭建可以起落伸缩的活动引桥,将一端固定于河岸,另一端,用可随着水位上下而升降的多孔栈型式桥面,来衔接浮桥与河岸。如此一来,不论涨潮落潮,就能随着晨昏潮汐的起伏,随时变换坡度,不受影响而能通行。其原理与形式与现代浮桥的做法已十分近似了。

苏东坡就以“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的诗句,来描写浮桥随着晨昏潮汐的潮水涨落而能升降的特点。

唐仲友所著的《中津桥记》一书中记载 :“度高下、量广深、立程度,以寸拟丈,创木样置水池中,节水以筒,效潮进退,观者开喻,然后赋役”,对浮桥的设计建造做了详细的描述。

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唐仲友在建桥之前,先制成了1:100的桥梁模型,在水池中进行反复试验,以获得适当潮水涨落的浮桥型式,并作示范操作,帮助建筑工人了解其结构原理,然后再开始动工建造。此注重建筑流程的做法,在现代看似平常,但出现在八百年前,实诚属不易。

浮桥的运用,在汉唐时期已日益普遍。许多地区在建造永久性桥梁以前,总要先造浮桥,来了解水情、水性,然后再寻求合适的桥型,做为永久性建筑。

中国出现最早的桥梁就是“浮桥”。又称“州桥’、“浮航”、“浮桁”, 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桥梁建筑型式, 因其架设简单方便,常运用于军事用途,所以也称为“战桥”。

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不是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目前在中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

浮桥的构造和架设,一般是用几十或几百艘船艇(或木筏、竹筏、皮筏),代替桥墩,船艇固定于由棕、麻、竹、铁制成的缆索上,或者用铁锚、铜锚、石锚等设备固定于江底,而两岸多设柱状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构件以供系缆索。甚至索锚兼用。船艇连结排列于河面上,上铺梁板作为桥面,供人马往来通行。

桥与河岸之间,中小河流一般用“挑板”(古称筏板)、大河用“栈桥”的方式连接,对于年水位落差大的季节性河流,则采用“拆卸”或”增装”船节的方式。随时可以调节,以适应水位涨落的落差。

中国建造浮桥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商周时期。《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述,周文王18岁为了娶妻,在渭水上架起一座以舟船为主体的浮桥,距今已有3100年之遥了,比起西方,波斯王大流士远征希腊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所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浮桥,还要早五百多年。

据考证,周代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浮桥,用毕就要立即撤除,可见当时浮桥是稀贵之物。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们已不再遵守只准“天子”上浮桥的规矩。

隋大业元年(西元605年)在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天津桥”,此为第一次用铁链联结船只架成的浮桥。

浮桥的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须要经常修葺和更换,所以经过岁月的变迁,很少能保留到现在。许多浮桥崩毁后,都转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现存历史最早的的古代浮桥,就属浙江省临海县的灵江浮桥, 是中国浮桥建筑中的一件杰作。

1964年“灵江浮桥”改建,桥长280米,宽5米。将浮桥移到县城西门外上的“津浮桥”原址。为了不拆断浮桥而让航船可以通过,便在靠西门一侧的浮桥设有“过船孔”,过船孔两侧的木船上,竖有高1.2米的木排架,自水面至桥面有高2.2米的净空,可以让船只自由通航。如此一来,整体桥型就形成了主体水上立体交叉式桥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