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融资的真正要害

发表:2008-02-18 01: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假如中国平安用自己总资产的15%去投资,那么,不管是投资港股市场也好,还是投资别的什么重大股权项目也好,想必都不会令市场不安。事实上,当2007年末中国平安获准这个三倍于一般保险公司的对外投资权的时候,市场非但没有不安,反而还颇有几分兴奋。

可是,用圈来的钱出海去投资就不同了。更何况,其投资的方向并非港股,而是传说中的英国保诚和英杰华,甚至还有可能就是其最大的境外股东汇丰控股。

投资港股尽管不无"北水南调"的意思,毕竟还体现了唇齿相依的同胞之情,投资于西方,特别是投资于西方金融机构,不啻"东水西调",即使不是直接为美国次贷危机救急,也有可能间接为美国次贷危机埋单。

1600 亿的规模,比一个中石油和一个神华或两个中石油加起来还多得多。当初工商银行A+H以191亿美元的发行规模所创下的全球IPO之最,同中国平安的这一次单单A股的再融资相比,也将自叹不如。据中国平安有关人士称,本次中国平安的融资规模,是按照中国证监会许可的最高融资比例进行的。

也就是说,这个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融资纪录的产生,同时也将是一个最大规模融资运动即将启动的信号。在今年市场将面临最大的大非小非减持压力的情况下,融资和减持的竞相攀比,所显示的显然是一种令市场雪上加霜的故意。这也就难怪市场将这个天量融资计划视为"一次调整个够"的信号。

不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刚刚从A股市场募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且原来承诺的投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的平安如此急吼吼地需要融更多的钱,并且在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一个可以说得清楚的融资标的的时候,就如此迫不及待地公之于众?说穿了,除了 "圈钱太容易,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之外,时机显然才是一切变化至为关键的因素,也是我们不能将平安大融资的政策背景简单地取代其经济动机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现在,从主权投资基金到商业银行,无不流行抄美国次债危机的底。如果说平安的灵机一动也是这样的一种抄底冲动,而且是一种更大的冲动,那也就不奇怪了。毕竟,用圈来的钱去冒险,是不需要有什么顾虑的。

有外资金融机构股东撑腰的平安也许自以为比别的投资主体更适合出海,而且也有能力实施规模更大的一项投资,但是,且不说此前中国银行等买的美国次债,中投公司投资的美国黑石和英国巴克莱,无不身不由己地陷入了为美国危机埋单的泥淖,首批出海的QDII也已全军覆没,就是平安自己去年11月投资富通的 18.1亿欧元,现在不也出现了约4.2亿欧元的浮亏么?谁又能保证平安的此次大规模投资不会重蹈中投公司、中国银行、QDII以特别是它自己的富通投资的覆辙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投、中行以及中国平安们迫不及待地借抄底的名义向美国的黑石、花旗,英国的巴克莱、汇丰或保诚、英杰华等大慷"东水西送"之慨的同时,哭穷喊亏的花旗却不仅不声不响地在中国连续大开其商业分行,还有意染指证券业和直接投资。汇丰、黑石亦有类似的扩张或并购活动。这就说明,你想抄人家的底,没防却反而帮人家把你的底抄了去。

平安的这个口子一开,不知会有多少效尤者将怦然心动并付诸行动。在笔者看来,这才是全部问题的真正要害所在,并且也将是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由此不再是不联而动而是有联有动的最大玄机所在。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