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捐款看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发表:2008-06-03 16: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今天看报纸时,又看到了那些替那些有钱人,却不捐钱的人,说好话,替他们辩解。辩解的核心武器是:自由。下面搞录那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对于一般企业,捐款既不是义务,更不是责任,属予自发行为,它只代表奉献爱心的一种方式。大灾面前,哪怕是一元钱,一声祝福,都是关爱。此时,爱心,奉献都是没有重量的,更不能单纯以捐款数目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企业贡献的大小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高低。试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倾家荡产,帮助灾民朋友,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奔赴受灾一线,就更能彰显中国人的众志成诚吗?事实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体现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及时足额的纳税,解决失业人员工作等方面。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最大限度促进社会良性运转,这就是企业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自由"这个词是从西方传入中国,是从资本主义创造的名词,代表了一些人利益的名词。"对于一般企业,捐款既不是义务,更不是责任,属予自发行为,它只代表奉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这句话里面,就在强调救不救人,那是我的自由,只有我没有伤害那个人,我怎样做都行。

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提出了天赋**的思想,强调人人平等,自由。西方的资产阶级以此为武器向封建视觉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自由和人人平等的意思却相差很多。自由意味着,你有做某事的权利,却似乎不用承担做某事的责任。人人生而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面,仅仅是人们在生命面前是平等的,在生活面前却要用自由来衡量。自由者伤害了别人利益,并且别人有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时,提出了限制自己者的权利,自由者才会屈于别人的压力,不再去伤害别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面,人是为了生命而活,还是为了生活而活呢?我想,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下面,每个人为了生活而活。

自从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工人才知道了,自己是受剥削者,于是一波又一波的维权行动出来了。工业革命的一百多年来了,工业已经给人类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的不好又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资本主义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极大的伤害了人。当被伤害者意识到自己受到伤害之后,于是环保主义者出现了。资本主义,一直在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展自己。

自由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里面伤害别人,而又不需要承担责任的鼓面堂皇的理由。每个人,也以此为真理。

中国的儒家文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准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现了文人志士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话也表明了,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思想。自古以来的,中国人以些准则为自己的处事原则,时刻不忘其君和人民。时时以修身,天下为目标。建功立业,让天下的每个百姓生活好。中国的传统强调的是: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每个人都要为集体的发展付出努力。

企业做为有钱的主体,它理所当然就应该为这个集体的发展做出努力。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取向。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不管我做什么,都是我的自由。

"试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倾家荡产,帮助灾民朋友,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奔赴受灾一线,就更能彰显中国人的众志成诚吗?事实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体现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及时足额的纳税,解决失业人员工作等方面。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最大限度促进社会良性运转,这就是企业对社会最好的回报。"当作者说出这句话时,有没有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中华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他会在情感与理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作者说这句话,还犯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错误,捐钱,要么不捐,要么就要倾家荡产。难道在不捐与倾家荡产之间没有一个量力而行的平衡点吗?莫非说,中国人都笨到,连找一个平衡点都找不出来的那种地步吗?中国传统的文化,作者懂得多少呢?懂的话,为什么只拿本文的"自由"来替西方的资本家说好话呢?自由又是什么呢?自由是伤害别人最好的借口,却又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是自由。

中国人在支持国产货的时候,不支持国货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社会中,抵制别人的货就是在伤害自己人;国货的质量实在是没有和别人的相比,如果有一百块钱,你会去买黄金还是白银。我想,当西方人拿着武器朝你开枪的时候,枪子也是实实在在的,打在你身上也在实实在在,你也实实在在的死在别人枪中,还是说着别人的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