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拍奥运缶者被指冤大头 缶为古时丧器(图)

发表:2009-03-18 19: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缶在拍卖

"奥运缶"网络高价拍出 有人却称买主是"冤大头"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闭幕半年多了,日前90个特殊编号的道具"缶"网上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并不令人意外。然而,网络上却传出一种声音:"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这一观点引发了网友与各方专家的讨论。

"奥运缶"高价完成首轮网络拍卖

1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启动的一次大规模网络竞价圆满完成。90个奥运缶的最终总成交价为1283.65万元,成交均价为14.26万元。其中,编号为1890的标的以28.8万元成交,成为此次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标的。而网络竞价期间,共有17个标的的报价超过了20万元。据了解,此次拍卖参与人数之众,竞价时间之长,报价轮次之多,均属国内之最。

然而,很快有不同的声音从网络上传出。昨日,一篇署名为"周筱赟"的文章《"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被贴在了各大论坛和博客。作者告诫"买‘奥运缶'的冤大头",你们都上当了!"你们买的缶,是古代死了人才敲的东西,是丧器!""周筱赟"的个人资料显示,他是广州某报社的记者,曾在《新京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等发表时评若干。

文中重点引用了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的观点:所谓的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人死了之后,敲它一敲,表示人们的哀伤之情。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

有顶有踩网友观点对对碰

最普通老百姓之一:听楼主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不吉利......

麻雀高飞:潮汕地区很忌讳拿箸敲碗(击缶),不吉利,古代死人才击缶,潮汕人管瓷器叫缶。

PRCitizen:奥运在确定用缶之前也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这个乐器的含义,即使您说的对,也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是为了千百年来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而鸣,因为奥林匹克呼吁世界和平,也可以是为故去的奥运健儿而鸣,因为是他们精彩的表现,感动了全世界,召唤着大家去参与。所以,我个人觉得用缶没问题。

紫Se天堂:就算为5·12逝去的人而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kamen9376:不管好缶坏缶,击都击过了,买一个作为北京奥运的纪念品,怎么地了?怎么现在的专家,都有向"砖"家发展的趋势啊?

秋葫芦:照你那么说唢呐也是丧器了?古代文物有几件不是殉葬品?楼主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lgj:缶的含义是多重的,用处在各个朝代也是有区别的,不能只抓住不好的一面大做文章。它的含义既然是古人所赋予的,那今天我们也可以赋予它一个新的含义。

雪落无声A:白色在中国传统中还是"白"事上用的呢,大家不照样穿婚纱?

拍卖方:不便透露买主信息

这个缶到底值不值得收藏,各方又有些什么样的观点呢?水妖昨日首先联系了负责拍卖的北京产权交易所,在该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出价28.8万的竞拍者ID为"CJJWHC"。

信息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竞拍规则,不便透露竞买者的真实身份,加之是在网上拍卖,只要在线注册、交纳了18000的保证金,均可参与竞价,他们也不了解更详细的买主信息。1890编号奥运缶能拍出最高价,应当是因为该缶用浮雕工艺制作,且品相非常好,没有损伤。至于网上的观点,他们只负责处置奥运资产,不参与讨论。

水妖还注意到,在解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导演团队专门解释了选择缶的原因。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说,奥运会是个隆重的日子,在正式表演之前,要有庆典感,中国人拿什么样的方式来承担欢庆和欢迎,能表达仪式感、隆重感和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最终想到了缶。

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它原本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古时候人们在席间饮酒时,特别是饮到兴起之时通常会击缶而歌。以"击缶迎宾"揭开序幕,不仅表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开幕式的开篇就传达出对全世界客人的热情欢迎之意。

民俗专家:收藏价值见仁见智

而文化学者朱大可教授却有不同观点。昨日,他告诉水妖,帖子中的确是他的观点,来自其讲座《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他认为,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缶。庄子所在的楚国,一直有这样的丧葬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湖北民间的丧歌队传统。最后,他表示,这个问题的确在学术上存在分歧,他个人坚持这个观点,也欢迎大家辩论。

对此,民俗学家、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宇共说,缶就是最早的陶器,因为古人制陶工艺比较好,轻敲时有嗡嗡的声音,那时人们没有更多的乐器,会击缶而歌。但是,在中国礼制里,没有明确记载,丧葬必须击缶。至于庄子为妻子击缶的典故也不能说明缶就是哀伤的。庄子是个很浪漫的人,击缶而歌是为妻子得到解脱、走向自由而高兴。

"网友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赵宇共表示,就算和丧葬有关,也不代表不能收藏,王侯们会有青铜器陪葬,专业术语叫明器,现在古玩市场有很多东西都是明器,只要它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都可以收藏。"至于这个缶,是现代复制的,收藏价值见仁见智。"

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击缶是什么意思:

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时期本来并不是乐器,后来成为一种最低级的乐器。中国古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土就是陶类乐器,有埙、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类,可见地位之低。

长期以来,"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从第一个意思说,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击缶""鼓盆"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娱乐。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击缶这种娱乐形式逐渐式微,大概只有叫花子要饭时的特殊表演形式--敲钵,还能略见当年下层社会人民击缶之遗韵了。

从第二个意思说,《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说,在太阳西沉时的光辉下,不叩击瓦器而歌唱,那么垂暮老人会嗟叹的,这是一个凶兆。这反映了当时一个民间习俗: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死者顺风顺路。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走向丧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北齐颜子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宋代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载:"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派遣。"在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鼓盆歌"、"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说,更为常见。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即今天许多农村的丧葬仪式中,那个孝子出殡时的摔瓦盆。

由于缶这个乐器具有上述两个特点,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很多政治角色,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因此而流传至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的"渑池会":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个故事的政治要害,是秦王强迫赵王为其弹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以辱赵王,蔺相如遂以血溅五步逼秦王击缶,相应地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级,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