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中国央行陷入麻烦当中(图)

作者:李正鑫 发表:2017-04-17 04: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中国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的利率将和中国的利率倒挂,那么势必引发资金大规模撤离。所以这个代价是中国央行承担不起的,而除了利率之外,美联储的缩表更可怕。
各界都在关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4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各界都在关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刚刚公布的金融数据令市场一片哗然。专家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依然偏紧,操作不当会有难以承担的代价。

一般按照中国央行官方的口径来说,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但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比如经济增长和就业实际是关联度比较高的两个变量。

中国央行公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从广义货币(M2)来看,3月末,M2余额159.96万亿元(人民币 下同),同比增长10.6%;狭义货币(M1)余额4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此数据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这远超市场方面的预期。

另外,3月新增贷款10,200亿元,也低于预期的12,000亿元。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13,700亿,目前一下缩减了将近40%,这已经不是中性的货币政策了,显然是明显的偏紧。

中国央行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去年一季度放出了太多的信贷,造成了巨大的问题,为去年下半年的人民币汇率造成巨大的麻烦。并且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明显更快,这和中国大陆各城市进行楼市调控有关,其中包括相应首付调高、利率优惠取消等措施。因此,个人住房贷款在未来的数月将继续回落。

财经分析人士齐俊杰撰文认为,中国央行何尝不想继续的宽松下去,但是受到美联储的影响。美元是世界货币,而且美国掌握全世界8成的黄金,所以美联储理应就成为了全世界的央行。未来三年,美联储的高层已经明确表态,到2019年底还要有8次加息。

而如果中国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的利率将和中国的利率倒挂,那么势必引发资金大规模撤离。所以这个代价是中国央行承担不起的,而除了利率之外,美联储的缩表更可怕。未来5年美联储极有可能持续的缩表,而缩表的形式就是债券到期不续投。这样美元的地位和信用都会增强,美元的吸引力就会更强。

齐俊杰表示,中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用行政手段冻结国内楼市泡沫的交易,所以未来全世界的焦点,就会变成到底是美股的泡沫先破,还是中国楼市的泡沫先破。

方正证券分析师任泽平认为,年内将有大量MLF到期,中国央行通过逆回购替代MLF操作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旨在后期加强对于流动性的管理,但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中国曾在2008年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恢复道路十分曲折,近年来不断下行,货币政策逐渐转变,又变成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月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释放出重要信号。3月26日,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在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目前已经到达了这次周期的尾部,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宽松的政策。周小川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方向要看到货币政策的限度,要认真考虑什么时候如何离开这种货币宽松的周期。”

周小川表示,货币宽松政策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这其实不是预期的后果;经验表明,当货币政策宽松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导致某些资产泡沫,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或者其它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

周小川强调,不要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能治好每个国家的不同疾病,会有后遗症,每个货币政策都有,要选择正确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某些时期,我们会强调结构改革以及长期的战略,发出信号,告诉人们不要太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