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诚信(组图)

发表:2019-10-14 13: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位于美国国家广场,具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史密森学会大厦--史密森古堡。
位于美国国家广场,具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史密森学会大厦--史密森古堡。

1756年,英国一个带有皇室血统的女子,悄悄地为英国的贵族诺森伯兰公爵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私生子的名字叫詹姆斯.史密森。这孩子天赋过人,思维敏捷,自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出色,2l岁便从牛津大学毕业,22岁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尽管如此,他私生子的身份却一直是他胸口无法褪去的伤疤,一直是别人讽刺和打击他的笑柄。在一次盛怒之下,他对他的老父亲发誓说:“我会让自己青史留名,即使将来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被人忘得干干净净,也还会永远记得我的名字。”

为了兑现自己的豪言,他非常努力地钻研科学,最后成为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三方晶系矿物里的“菱锌矿”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令他的名字永垂千古的却是他一次有趣的捐赠。

1816年亨利・约・约翰斯绘制的詹姆斯.史密森肖像。
1816年亨利·约·约翰斯绘制的詹姆斯.史密森肖像。

以史密森名字命名的菱锌矿石。
以史密森名字命名的菱锌矿石(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在1826年的一天,71岁高龄的史密森先生写下一份很有意思的遗嘱,表示自己死后将把所有的遗产留给唯一的侄子,但是如果侄子死亡并且没有后代的话,遗产将赠给遥远的美国政府,用于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一个“致力于知识创作和传播”为目的的研究学会。

三年之后的1829年,这个可爱的老人在意大利离开了世界。不幸的是,他的侄子居然年纪轻轻便随他而去,而且也没有留下子孙。仿佛一切是造化使然,一如他当初所言——人们可能真的要把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给忘记了。不过,美国人并没有忘记他,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克逊特地派外交官理查德.拉什千里迢迢地赶来,带领着专员们在英国法庭和英国人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战。史密森的财产由曾任美国司法部长和财政部长的理查德.拉什护送至美国。这批财产抵达时是装在11个箱子中的104960块金币,史密森的个人物品、科学笔记、矿物标本以及一些藏书也随拉什一起运至。价值508318.46美元的金币被转移到费城金库。

但如何履行该笔遗产的条件,当时争议很大。最终,经多方妥协,1846年8月10日美国第十一任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签署法令,史密森尼学会正式成立。国会再次立法,并连本带息地恢复了那笔财产,一同用于成立史密森学会。1864年史密森学会收到了亨利.詹姆斯.迪肯森的母亲玛丽.德.拉.巴蒂-史密森寄来的最后一笔总额54165.38美元的捐款。

史密森学会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建造了一座以史密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庞大博物馆群。这座庞大的博物馆群如今拥有16座大型博物馆,一座美术馆和动物园,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之一。而为了表示对史密森学会的重视,做到绝对的开明和诚信,学会的董事会至今都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副总统、3名参议员、3名众议员和6名非官方人士组成。

而在此间还发生一段插曲,在史密森先生离世74年后的1903年,意大利政府准备征用史密森先生遗体所在的墓园的土地。美国政府知悉情况后,连忙派出特使以高规格去意大利迎接这位老朋友的灵柩。1903年贝尔与他的妻子梅布尔.加德纳.哈伯德(Mabel Gardiner Hubbard)前往热那亚接灵。该船于1904年1月7日离开热那亚,1月20日抵达。1月25日举行了一场仪式,由美国骑兵护送灵柩穿过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当遗骸转交至史密森尼学会时,贝尔说:

“现在……我的任务已完成,我将他……这位美国伟大的慈善家遗骸交到你们手中”。

然后,棺柩被安放在董事会大厅,那里也展出了史密森的个人藏品。

据说,那天史密森先生的棺柩上被仪仗队员轻轻覆盖上鲜艳的美国国旗,而此时,忧伤的港口忽然飘起细密清凉的雨……

史密森生前从来没有来过美国,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史密森博物馆总部的所在——史密森学会大厦。在这座极具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城堡里,史密森先生终于安然睡去,不再流浪,供无数游客反复瞻仰。他的陵寝与史密森博物馆群,连同那飘扬的美国国旗,成为一座诚信的丰碑。

这是一种诚信,而这份诚信不是来自于个人,是来自于一个国家——这个庞大的集体对一个老朋友的守信。

责任编辑:wendy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