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有名無姓
緬甸全國4800多萬人口中有80%信奉佛教,千姿百態的佛塔在6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數不勝數,身穿橘紅色袈裟的僧人隨處可見,「椰林片片,佛塔點點」是記者踏上這片神秘土地後的第一感受。不過很快,在遊玩路上聽說的一些緬甸風俗,讓我們覺得比這裡搖曳多姿的佛塔還吸引人。比如陪同我們訪問的導遊小姐阿香說,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他們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呼,以便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階的區別。
緬甸人不使用中國人的十二生肖,而是視出生於星期幾來決定自己的屬相。我們在參觀木姐市的雲峰大白塔寺時就發現有一尊佛像周圍有8種不同的動物,原來,緬甸人將星期三這天分開,上半天稱為星期三,下半天稱為「羅侯」,因此,一星期便有8天之分,緬甸人也就有了8大生肖:星期日出生的人屬妙翅鳥,星期一屬老虎,星期二屬獅子,星期三上半天屬雙牙像、下半天屬無牙像,星期四屬老鼠,星期五屬天竺鼠,星期六屬龍。因此,緬甸人除了每年過一次生日以外,每個星期還過一次「生日」,「常慶常生,常吃常喝」。
女人下地,男人看孩子
除了這些,阿香還告訴記者,緬甸女人的通稱是「瑪」,意思是姐妹。不論已婚或未婚,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都可稱「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結了婚的女子,仍然用自己的名字。不過,雖然緬甸婦女在名字上比西方婦女有地位,但她們在實際生活中付出的汗水卻遠比男人多。特別在廣大農村地區,男人在家是典型的「三等」公民:等天亮、等吃飯、等睡覺。他們除了喝茶、聊天,或在家照看孩子,平日很少下地幹活。非但如此,一天的勞作結束後,洗澡卻是男人優先,女人在後,因為緬甸社會把人分成五等:和尚、男人、女人、尼姑和人妖。女人和尼姑都是下等公民,而人妖的地位更是低下。
記者在緬甸訪問時,沿途觀察,確實看到在水稻田裡幹活的是清一色的婦女,男人則躲在竹屋的陰涼下,悠閑地品茶。導遊阿香是個華裔,兩年前大學畢業,這在緬甸婦女中已是學歷很高的了,為了多掙些嫁妝,阿香忙季一天要接待三四批遊客,但她還總是不忘抽空教遊客一些緬甸常用語。說實在的,緬甸文字如同像形符號,又像指路的標記,曲裡拐彎,實在難認,但緬語說起來軟軟的,一學就會。特別是一些日常用語,用漢語說出來,意思全非,比如,「你好」,用漢字來拼就是「你勾引我啦」;「大家好」的漢語發音是「互相勾引」,他們還管「駕駛員」叫「高血壓」,等等,讓人聽後個個捧腹。但這些緬語單詞學後馬上就能發揮作用,我們每次看完一個景點出發,只要叫一聲「高血壓」,駕駛員就會馬上發動機車,相互配合還真默契。
男人必須當和尚
緬甸的男人雖然生活悠閑,但他們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出家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有的終身當和尚,更多的則是幾年、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星期。除信仰因素外,出家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窮人為了有個地方吃住,富人為了長命百歲,體弱者為消災祛病,強壯者為福上加壽,運氣好要當和尚高興些日子,運氣不好也要當和尚去去晦氣,婚前為婚後幸福要出家,婚後為重溫婚前獨身生活也要去做和尚。
每年春季,你都會發現,一些寧靜的緬甸村莊會突然熱鬧起來,因為這個時候許多小男孩要出家當和尚,小女孩也要進廟行「扎耳朵」禮。此時一隊隊的父母及和尚,就會帶著打扮得如小王子或小公主般的孩子,捧著供品,敲敲打打地走出村莊,繞塔而行,氣氛十分熱烈,場面非常溫馨。
「老貓」、「小貓」都把臉塗黃
在緬甸,就算出家,男女也還是不平等。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不過在緬甸,有一樣東西絕對是女子獨享的,那就是緬甸女人不論老幼美醜,不管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的一種乳黃色的東西---塔拿卡。她們深信,這種木頭和水磨出的液體可以防止粉刺,保持皮膚嫩滑細膩,是大眾化的上等化妝品。
緬甸人管小姑娘叫「小貓」。一般情況下,未婚的「小貓」會把這種化妝品塗滿前額和鼻樑,結過婚的婦女則只塗臉的兩頰,不塗鼻樑。中年婦女塗臉的上半部,寡婦只塗臉的一半,「老貓」則隨心所欲,可塗可不塗。
外來遊客入鄉隨俗,也拿這種乳黃色的液體往臉上抹。如果興致未盡,還往往會買來原料帶回國內自己「製造」。儘管塔拿卡木頭和一副石磨不值幾個錢,但實實在在的重量卻不是輕易可以承受的。每次看到有外國女士悠閑地在前面走,男士在後面吃力地提著石磨和木頭緊追不舍,善良的緬甸人都會露出同情的微笑。
環球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