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植腦療法 有效改善帕金森氏症

作者:編譯 陳泓達 發表:2007-06-23 22: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為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中心醫師卡普利將病毒注入患者克雷恩的腦部。(取自每日電訊報網站)

在十餘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見證下,美國科學家首次以植入基因的方式進行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臨床實驗,發現患者復原情況良好,不僅活動能力明顯改善,效果更持續至少一年,且未出現任何副作用,堪稱基因療法在應用上的重大突破。

行動能力改善三成

英國每日電訊報二十二日報導,這是醫學界首次利用基因療法對帕金森氏症患者進行臨床實驗。美國紐約長老教會醫院和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無害病毒「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將新的基因注射到患者腦部。患者在治療後的行動能力改善率平均達三成,更有部分患者的改善率高達六成五,且效果至少持續一年以上。十二名患者均屬後期帕金森氏症,平均年齡五十八歲,病史至少五年,在實施前述基因療法一年後,於顫抖、抽筋與其他症狀方面都出現明顯改善。研究團隊認為,這表示基因療法具有相當大的潛力,未來可能應用在阿茲海默氏症或癲癇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由於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腦中的視丘下核(STN)會出現過度活動現象,阻擋訊號傳回神經系統,進而妨礙人體的運動控制,研究團隊因此鎖定大腦視丘下核作為實驗目標,先以核磁共振造影儀器瞄準手術部位,再利用前述病毒將控制麩胺酸脫羧(GAD)酵素的基因注射到患者的視丘下核,進而刺激患者腦部細胞開始製造 Gamma─氨基丁酸(GABA,一種神經傳導物,可抑制神經興奮),以改變視丘下核的活動。

據參與臨床實驗的患者三個月後回報,行動能力改善率至少三成,並持續一年以上,表示植入基因可持久活動。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運動障礙,包括手、臂與其他部位的震顫、肢體僵直、運動遲緩,以及平衡協調障礙等。

前述研究成果發表於二十二日出刊的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

来源:自由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