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

作者:羅秀美 發表:2009-10-05 11: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雪泥鴻爪"一詞,出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此詩彷彿看透人生,尤其是前兩聯對人生的理解,最為人所稱道。後兩聯反倒接近故事的介紹。

話說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子瞻)與其弟蘇轍(子由)赴京應舉途中,曾寄宿奉閑僧舍並題詩壁上。次年,蘇軾即以〈刑賞忠厚之至論〉與弟蘇轍同榜中進士。

時至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蘇軾赴任陝西任鳳翔府簽判,路過澠池,其弟蘇轍送至鄭州,眷眷手足之情難遣,便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以寄贈兄長;而此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即為蘇軾回贈的和詩。

對於正當盛年(二十六歲)的蘇軾而言,舊地重遊的感傷,來自於人事已非的痛惋。當年與奉閑和尚偶然交會的光亮,竟爾消失於無形,滄海桑田所需的時間不過短短五、六年。念及此,正意氣風發的蘇軾,也不免要慨嘆不已!

因此,回頭再看此詩前兩聯,更能理解蘇軾何以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樣的感悟了。人生所到之處,就像飛鴻偶然停駐於雪泥一般,短暫、偶然與飄忽不定;一旦鴻鳥遠去,誰能辨其飛向何處?既如此,面對充滿偶然性遇合的人生,蘇軾自然有所領悟。

然蘇軾並不打算讓這首懷舊詩,落入過度悲愁的調子裡。面對"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這樣的落寞局面,蘇軾深知雪泥鴻爪無可追尋;但最末聯"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卻又說明瞭過去為人生而奮鬥的鴻爪留痕,是永難忘懷的。

是以,此詩饒有幾許懷舊之哀愁,但積極的人生意義,其實早已蘊藏於字裡行間了。因此,"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是蘇軾對人生所下的最佳註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