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擱筆亭與金陵鳳凰臺 (圖)

作者:楊靜 發表:2009-11-18 21: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湖北省武昌蛇山上,坐落著舉世聞名的黃鶴樓公園,公園裡有擱筆亭。亭寬約十米,由十二根古銅色石柱支撐,亭內設一石製長條案,桌案上擺放著石硯和筆筒。


擱筆亭在公園裡並不起眼,相對於園中的白雲閣、古碑廊、孔明燈等景點,它毫不出眾,與巍峨聳立的黃鶴樓更無法相比。但是,由於擱筆亭有著一段名人的傳說,所以,凡到黃鶴樓公園遊覽觀光的人,都要來此造訪。

擱筆亭的傳說,得從崔顥的一首詩說起。崔顥曾在黃鶴樓上題了一首詩,人們把這首詩叫《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據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記載:李白於崔顥之後也來過黃鶴樓,這裡的江山勝景、動人的傳說故事,令這位謫仙豪情勃發、詩興頓起,當他正要提筆賦詩時,發現了崔韻題寫的《黃鶴樓》詩,他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斂手擱筆,無作而去。這便是黃鶴樓擱筆亭的傳說。

據說李白雖然很欣賞崔顥這首《黃鶴樓》詩,但心裏並不十分服氣,他總想能有機會作一首詩來與崔顥一比高低。

後來,機會來了。據《唐詩紀事》載: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便是有意與崔顥《黃鶴樓》相比而作(此事在南宋胡仔的《茗溪漁隱叢話》中也有記載)。


鳳凰臺舊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南朝宋文帝時建,因有鳳凰集於此山而得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云:

鳳凰台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不難看出,李白這首詩是有意模仿崔顥《黃鶴樓》而作的,詩的形式與崔詩如出一轍。詩的開頭也是從鳳凰臺的傳說開筆,鳳去臺空,有長江仍自不停地奔流;接著寫昔日三國時吳國繁華宮殿已荒蕪,晉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再寫登臺眺望,長江邊的三山(在南京市西南)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最後以浮雲蔽日不見長江令人惆悵憂愁作結。

可見李白對崔顥這首詩是非常欣賞和推崇的。

但是,若要把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與崔顥《黃鶴樓》作比較,則應該說,兩首詩是雙峰對峙、難分高低。如古人所論是"格律氣勢,未易甲乙"(方回《瀛奎律髓》)。今人有認為李白詩把眼前景物,歷史典故與詩人自己獨特的感受交織一起,抒發了傷時憂國的思想感情,意旨更為宏遠。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