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喜氣慶團圓 重德養生福壽全

作者:王新姿 發表:2010-02-16 16: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農曆新年假期可說是中國人最熱鬧的節日了,城市萬人空巷,家家戶都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過年,農曆新年節慶的主要內容也遠比「假日季節」更加豐富,主題基本上圍繞著感恩過去一年來神明的保佑、為來年祈福以及祭祀祖先、追溯傳統等等,帶著厚重的文化內涵。中國人如此重視傳統的農曆新年假期,那麼它和「春節」又有什麼關係呢?而新年又存在著那些慶祝活動呢?

春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儒家的經典《爾雅》:「夏日歲,商日祀,週日商,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焦心」。春,《前漢書.律歷志》、《風俗通》諸書的解釋為「春蠢也」。「蠢」是昆蟲活動的意思,春來蟲動,幼苗吐綠,萬物興旺,生物開始了他們的活動。《公羊傳》又說:「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道,法像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也就是說春是天地的開始,生命與各種現象的出現。在民間春又被神化成為春神東君執掌的神,是吉祥幸福的象徵。節,泛指所謂的節氣,地球從春分點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它反映了季節變化、氣候特點、物候現象的規律。春與節連起來,古人稱這天是年之首、月之首、日之首,意味著春回大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古代,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一個節氣,要比正月初一晚數日,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古代帝王要在立春的前一天,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春神。到南北朝時,春節就泛指整個春季了,但是慶祝一年到來的準備活動早在前一年的年尾就已經開始了,人們秉持著感恩心喜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初八,俗謂「臘八節」,這一天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民間稱農曆的十二月為「臘月」。這裡的「臘」在古時是祭祀的意思,按《說文解字》:「臘,合也,合祭諸神者。」遠在商代,中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叫做「合祭」。一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祭,其中以冬祭規模最大。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謙卑的心理,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衣足食,該感謝神明!因為冬祭多在十二月進行,因此從周代開始,便把十二月叫做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喝臘八粥的習俗則源於佛教,為的是紀念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吃了牧羊女用蘋果糯米糰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佛教傳入中國後,臘月初八便固定下來成為臘月的一個重要節日,人們以臘八粥供奉神佛、祭拜祖先,以各色米果相雜熬製的臘八粥也代表著感恩和祈盼來年豐收的意思。北京雍和宮內至今仍有一口重數頓的古銅大鍋,為昔時皇家煮臘八粥用具。寺院則多在這一天舉行浴佛會、誦經、散粥等等。

臘八之後的臘月二十三也是一個大節,俗謂「過小年」,要祭拜灶神。民間認為灶神監管、看護著一家人,到了臘月二十三要上天匯報。至除夕再貼上新的灶神像,叫迎灶神。古人相信人間的一切事都有神靈掌管、安排和監看,不但灶台上有灶神,井有井神、門有門神、田裡還有土地神等等。這些神靈各司其責監管著人間的善惡,而迎送這些神靈都在臘月二十三至除夕期間舉行。
臘月二十三之後,二十四或二十八民間有大掃除的習俗。因為這時候諸神上天去了,平日裡掃帚不敢動的地方(怕褻瀆無處不在的神靈),這時候都可以清掃清掃了。

到除夕這一天,過新年開始進入高潮。除舊迎新之際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神祭祖。除了晚上闔家吃團圓飯和守歲之外,這天正午就開始在佛堂擺齊供品,燃蠟點香,俗稱起香。從此時起香火不可中斷,直到初五。此外還要置供桌以迎接諸神下界、貼門神、請灶神像、貼春聯等,都與中國人敬神的傳統有關。春聯的原形是桃符,因為傳說中鬼怕桃木,至五代時西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為正式的春聯的開始。擺供祭祖也是除夕夜的內容之一,這不僅是古人對孝道的表達,也是表達對傳統道德的繼承。

正月初一這一天,老少黎明即起,整肅衣冠,點香燭放爆竹,開大門,設齋果茶酒於庭,拜天、地、祖先,稱「新年開門大吉」。

年節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廟會、唱戲(各地有不同地方戲)、舞龍、舞獅、武術、雜耍等等活動,熱鬧非凡。慶典的氣氛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正月十五相傳是道教天官大帝的生辰,百姓在這一天為天官大帝慶生,祈求「天官賜福」。

傳統的過年習俗充滿了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回溯傳統的濃厚文化氣氛。事實上這也是中華正統文化的核心所在。這種文化氣氛使得古人以謙卑、知足的態度對待生活:比如取得了好的收成,人們相信那是因為神靈賜福給好人或祖上行善積德,所以要更加謙恭對待神靈,多行善事。因為處處都有神靈監看,人如果要做虧心事也是有所顧忌的,像今天我們經常碰到的虎狼醫生、黑心商人等等也就不會那麼普遍。傳統上民間的祭祀內容主要在於表達恭敬、感恩、反省和許願。即使許願,也是許諾多做善事,希望得到賜福滿足所願。這和現今的求財、求官、求名的「祭拜」是有區別的。

談到過年的養生,特別在飲食調養方面要多加注意,因為新年是闔家歡樂,萬家團圓,杯盤交錯的日子,逢年過節,確是喜悠悠,樂陶陶,然而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在所難免,新年期間胰腺炎、膽囊炎、胃腸炎、甚至心絞痛等等被送至急診室的也不少,給予歡樂的節日帶來許多的陰暗色彩,因此春節飲食仍宜有節制,提醒自己不可暴飲暴食;歡樂也不可過頭,徹夜的麻將與連番的小賭常造成身心疲憊,引發身體不適。新年適逢大寒節氣的末尾與立春節氣的初始,寒氣未過,陽氣初生,飲食宜選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進補之品可多多利用,五味方面宜選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酸味入肝,且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且足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故《攝生消息論》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說來,為適應春季到來,陽氣升發的特點,為扶助陽氣,此時,在飲食上遵循上述原則,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麥、棗、豉、花生、蔥、香菜等,而生冷黏滑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由此可見,新年的飲食還大有學問呢!在新春大吃大喝,酒醉腹飽之後,不要忘了古人的提醒啊!。

在活運動方面,新年仍是寒冷的,人體的新陳代謝,藏精多於化氣,各臟腑器官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新春活動,可多出外走走,早晚溫差較大,衣物的加減也要適度與適時。除拜訪親朋老友之外,可到空氣清新之處遊玩,取己所好,盡量多活動,使春氣升發有序,陽氣增長有由,但若氣候過冷仍是不要在外待太久,以免受寒,符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要求。年老行動不便之人,乘風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時,可在樹林亭閣虛敞之處,憑欄遠眺,舒展筋骨,以暢生氣。

在防病保健方面,新春過年生病是最掃興的了,但流行性疾病時有流行,風溫、春溫、溫毒、溫疫等,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流行性腦炎、猩紅熱等傳染病也時有所聞。預防措施,一是講衛生,避免傳染源。二是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傳染病在一家內相互傳染。三是作息盡量正常,維持身體正常的抗病能力。鄉間若怕飲水受微生物污染,可在飲水中浸泡中藥貫眾(取未經加工的貫眾約500g,洗淨,放置於水缸或水桶之中,每週換藥一次),因貫眾有很強的抗病毒與微生物的藥效;在室內可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揮發,因薄荷油對病毒也有防治作用,減低傳染機會。每天選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兩次,能增強氣血循環,預防感冒,增加身體抗病能力。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