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路專欄】我終於理解啥叫「文化苦旅」 了

作者:王曉路 發表:2010-06-07 12: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海的文化名人余秋雨大師出了一本書叫《文化苦旅》,由於沒有看過,又因為此書受到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某人的較高評價,所以一直感到很神秘,加上余大師的粉絲遍佈大江南北,因此覺的余大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走來一定很辛苦很有文化高度,敬佩之情不覺油然而生。

後來對余大師又有了新的瞭解,聽說余大師在文革中是上海著名的文字打手「石一歌」正式成員,在那個正常人都受到衝擊和傷害的年代,余大師不僅倖免於難,而且還能揮舞大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何等牛皮哄哄;而文革一結束,余大師又搖身一變,成為文化名人,而與余大師在文革中一道揮筆弄棒的,都被打入牢籠,而余大師卻安然無恙。不僅如此,余大師尚能獨辟溪徑,著書立說。任何時代都能左右逢源做風流人物,的確了不起。

此時我對余大師的苦旅的「苦」又不大理解了。既然任何年代都能把握風向,沒受衝擊,沒受打壓,且風光無限,又何苦之有?真有點「秋雨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

但近幾年出現的兩件事,確讓人真的有點理解余大師了。

一件事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後,大家知道,當時余大師為了安慰地震災區的人民,更為黨國分憂,寫了一篇什麼「含淚勸告」的文章,說地震達到8級,理論上校舍都得倒塌,在地震中喪生的孩子們得到那麼多人的哀悼、加持,都可以成為菩薩。余大師認為那麼多在地震中喪生的孩子,不是死於官商勾結的豆腐渣校舍,更不是政府不作為。

文章發表後,不僅災區人民不滿意,連絕大多數網民都不理解,奮而群起攻之,連余大師的粉絲們都紛紛倒戈,有的甚至將珍藏多年的《文化苦旅》從書櫃中尋出,以腳跺之,以口唾之,棄於垃圾堆。網路上把大名鼎鼎的余大師和名不見經傳的王作協(兆山)相提並論,並創造了新時代的成語:「兆山羨鬼」和‘秋雨含淚」。

另一件事是對汶川災區假捐款問題,也稱災區詐捐。這件事一度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我對災區詐捐的事情並不那麼瞭解,所以不敢妄加評說,只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身陷詐捐門,這對聲名遠揚的余大師的名譽是極有影響的。

就以上兩件事,余大師就是不苦也不行了。看來一直能見風使舵的余大師也不能永遠風光了。時代不同了,眼光不一樣,網路的確能開啟民智。余大師的文化說穿了就是一種包裝極為精緻為權貴須溜拍馬的文化。

撕開余大師文化的精美包裝袋,依我看「文化苦旅」就是「馬屁文化的痛苦經歷」。雖說膚淺,但個人認為還是一句大實話。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7318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