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在中國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了,但中國發改委專家近來提出,中國國民要做好準備忍受較高通貨膨脹壓力,卻是很罕見的。
政府承認無法控制?
中國發改委的一名未曾透露姓名的官員,不久前對媒體發表分析稱:因為中央銀行即便加息,也不可能有效控制目前物價上漲的勢頭,因此社會必須做好承受一定程度的通脹的準備。此言一出,輿論嘩然。包括官方一級媒體新華社在內,各級報刊在不斷刊載據稱是網民的反應,認為發改委如此做法簡直就是混蛋邏輯。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者吳強看來,高層現在以專家身份向社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和體制決策操作的過程有關,也和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17屆五中全會要向社會傳遞的信號有關。吳強認為,這是在繼續釋放一種穩定壓倒一切、穩定政治的信號。
沒有辦法,才要求承受?
要穩定,自然不能聽任通貨膨脹氾濫。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東亞經濟問題專家陶伯教授(MarkusTaube)對本臺記者分析說:如果沒有1988年年底的通貨膨脹,1989年年中的流血也許可以避免。從那時起,中國中央政府就高度警惕通脹威脅穩定。但現在,這個政府卻公開承認自己加息,無法止住物價上揚。部分中國網路博客已經在警告中國1940年代末所謂"金圓券"時代也許會捲土重來。怎麼看一個如此看重穩定壓倒一切的政府現在如此直言不諱?陶伯教授認為:北京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實在有難言之隱:
「最簡單緩解通貨膨脹的手段莫過於讓人民幣升值;這樣可以避免通過國際貨幣投機,大量熱錢湧入中國,繼續加大貨幣流通的基數,加大通脹壓力。但這樣勢必嚴重影響出口成本,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由此看來,這條路中國政府大概不會走。過去一段時間裏,政府有選擇地給一些對物價權重很大的單項,給予補貼,這也是一種選擇。但現在物價是全面上漲,特別是在日常消費品領域裡面。要這麼全面的補貼,政治決策層會感覺承受不了。」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發改委為署名專家講話之後,北京中央政府一直沒有對關係民生的物價問題,給出一個有權威性的說法,甚至沒有重複之前慣常的提法諸如「群眾情緒穩定」等等。政治學者吳強指出:要公眾承擔,但又不要公眾參與,這將對中國社會構成極大的壓力:
「有一種恐慌,公眾可以感覺到;但很多情況,公眾其實是被排除之外的。那他們最終會得到不斷變化的信號。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這個通貨膨脹確實很高。公眾更關心的比如說房價的問題,民生用品的價格,這個壓力是很大的。」
繫鈴人扮演無奈的背後
陶伯教授在判斷中國通貨膨脹對中國現實政府政治影響時,甚至走得更遠,他認為說要民眾承擔,還有另外一個政府的考慮,一個不便言之於口的考慮:
「我們必須看到中央財政裡出現了一些很大的窟窿,比方說為了刺激經濟承擔的貸款擔保,外加社會保險基金出現的巨大缺口。換言之:中央財政的負債已經不堪忍受了。這還不算地方財政上的巨大債務。這樣看,在政府定息債券領域裡,容忍通貨膨脹,當然可以減低對當局財政上的壓力。」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