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控制抗菌素耐藥性」作為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抗菌素耐藥性這個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在多個國家發現的「超級細菌」更說明這一問題已日趨嚴重。曾發表相關報告的英國研究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敲響了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警鐘。
英國加的夫大學的馬克·托爾曼博士是去年引起廣泛關注的「NDM-1超級細菌」研究報告主要作者之一,當時的報告已指出,這類攜帶NDM-1耐藥基因的「超級細菌」從南亞次大陸傳到英國。托爾曼發表在今年4月的《抗菌化學療法雜誌》上的新論文則說,這類「超級細菌」仍在進一步蔓延。
統計顯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確認感染這類「超級細菌」的病例已達150例,英國也有70例,此外歐洲的奧地利、比利時、德國、荷蘭、挪威、瑞典、法國,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非洲的肯尼亞,亞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國都有數量不等的確認病例。
與以前曾被冠以「超級細菌」稱號的一些細菌相比,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具有更強的耐藥性,它們能抵禦除替加環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其他所有抗菌素的藥效,而其中一些細菌甚至對現在所有抗菌素都有耐藥性,簡單地說就是「無藥可治」。問題還在於,這不是某一種細菌,而是攜帶名為NDM-1基因的多種細菌總稱,這一基因可在多種細菌間轉移,將本來普通的細菌也變成「超級細菌」。
鑒於這類超級細菌的廣泛蔓延和強大耐藥性,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世界衛生日的宣傳材料中也指出,如果不採取行動制止抗菌素耐藥性的蔓延,許多傳染病就可能變得無法控制,並嚴重影響2015年實現與健康相關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方面的工作。
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在上世紀20年代發現青黴素,開啟了人類醫學的新時代,從那以後相繼發現了許多能夠控制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的藥物,統稱為抗菌素,這包括抗生素、化療製劑、抗真菌藥、抗寄生蟲藥和抗病毒藥。抗菌素的發現和使用是醫學上的重大進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弗萊明也因此在1945年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
弗萊明在當時的獲獎演講中就警告說,無知的人類會濫用藥物並帶來耐藥性的問題。
不幸的是預言正逐漸成為現實。對此,托爾曼說,在「NDM-1超級細菌」的來源地南亞次大陸,存在大量不規範使用抗菌素的情況。實際上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較為普遍。
在「超級細菌」出現的同時,人類研發新型抗菌素的腳步卻在放慢,近年來能找到的新型抗菌素越來越少。這場「軍備競賽」的天平正在向不利於人類的方向傾斜,因此採取其他一些應對措施也成為當務之急。
托爾曼說,在應對「超級細菌」的問題上,首先需要注意公共環境的衛生。比如醫院是最容易出現這類細菌的地方,如果將其廢水單獨處理就可以減少細菌傳播的風險。此外,「超級細菌」的傳播還是走「病從口入」的老路,人們只要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也能起到較好的防範作用。
更重要的是,各國還需聯手建立一個全球監測系統。在全球化的今天,細菌和病毒的傳播也涉及全球各國,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甲型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就很好地說明瞭這一點,最新的「NDM-1超級細菌」蔓延情況統計也顯示了這種跡象。
實際上,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過一套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的方案,其中包括上述各個要點。但托爾曼等人在有關文章中指出,這套方案不僅沒有得到很好實施,在很多地方「甚至沒有引起注意」,直到「NDM-1超級細菌」的出現才再次敲響了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警鐘。
在2011年的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又發出了「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的呼籲,並提出抵禦抗菌素耐藥性的6點政策一攬子計畫,期望伴隨著「超級細菌」的警鐘聲,人類能避免濫用抗菌素,並及時採取綜合性的預防和監督措施。
来源:中國經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