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提起部委,往往會加上「中央」兩字作為前綴,因其往往掌握一個系統的全國性政策大權。中央的諸多法規和決策,背後多是部委意見,只是後來以中辦國辦的名義發出,戴上了中央的帽子。尤其是近十多年來,部委資源分配的權力越來越大,所以才有「跑部錢進」之說,也由此國家發改委才會被稱為「小國務院」。
實際上,部委是統稱,其實也分三六九等。其本身地位在官方系統內就有明擺著的不同,至於實際權責之下的民間影響,則更是千差萬別。
首先是隸屬於黨中央的「部」: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中聯部。這些黨口的「部」,一般來說規格都比其他部委高。像中組部和中宣部,部長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而統戰部部長則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也是副國級的高級官員。
黨的部門比如中組部、中宣部是不掛牌子的,而且凡是黨的部委門口必有武警站崗,不許拍照。
其次的一些部委,按照官方表述,是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其實就是「內閣」部門。這些部門很多我們平時很熟悉,諸如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商務部、財政部、工信部、司法部、環保部、文化部等。國務院的部委很多沒有武警,行人可於門口拍照。
「內閣」部委之下,是一個孤單的「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資委。給予這個「直屬特設機構」的名稱,是表示對國資委的重視,因為國資委管著100多家大型央企。
除了這些「部」和「委」之外,接下來是很多部級的「總局」和「總署」,比如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安監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等。它們就不是「內閣」部門了,而是「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樣是正部級,但是和「內閣」部委在權力上卻有很大區別,當初國家環保總局就為了升格為環保部奮鬥多年。
具體講,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的部委參與國務院的重大決策,而「直屬機構」則只負責執行,不能參與決策。以環保部和環保總局的區別為例,一個形象的比喻是,雖然同樣是「副市長」,過去環保總局是「不是常委的副市長」,不參與決策;而如今的環保部是「常委副市長」,參與常委會討論,是決策的一份子。
之前環保總局也可以給國務院匯報問題,但制度化的國務院會議列席,它沒有機會參加,只能會後某事定下來之後再按照決議去具體執行,很被動。現在它成為「部」,列席會議的時候,部長在現場就可以把想法說出來,在決策中的地位突出了。
環保部還可以會同其他部門共同簽署文件,一些文件它不同意,可能就無法通過。過去沒有升格為部的時候,同其他部委「PK」的時候,就沒這麼大的權力。
另外按相關慣例,升格為部之後,會有更多的國務院環保方面的文件,由環保部起草,然後以國務院名義發出。如此一來,對地方的約束力大大增強。更重要的是,環保部可以成為諸多國家大戰略的直接參與者。
接下來的一些正部級單位是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僑辦這樣的「辦公室」,它們屬於「辦事機構」。所以當初原國新辦主任蔡武調任文化部部長,會被認為是升了,因為「入閣」了。
最後的部委,是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比如國家發改委管理的國家糧食局和國家能源局,人保部管理的國家公務員局,國土部管理的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局,衛生部管理的國家食藥監局。
有必要提的是「局」和「總局」、「署」和「總署」的區別。一句話,就是「局」和「署」都是副部級,而「總署」和「總局」都是正部級,所以大名鼎鼎的國家審計署、國家食藥監局、國家統計局都是副部級單位,而國家稅務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就是正部級了。
另外一個常識是,基本上以「國家」開頭的,就是政府部門,以「中國」開頭的,就是事業單位。比如,國家審計署、國家統計局、國家稅務總局,都是政府部門,而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則是事業單位。同樣的,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等,都是正部級事業單位,他們和中國社科院是一樣性質的機構,不過是承擔了國務院授權的「行業管理職能」而已。但是上述幾個有行業管理職能的「局」和「委員會」,按慣例也是當作政府部門來報導,其中的人也被稱為「官員」。
設於北京的另一部分部級單位是各種「群眾團體」,比如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等。這些群眾團體,基本上都是正部級,而且上述單位主要官員很多有其他「兼職」,比如全國婦聯主席往往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工商聯主席往往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等。
所以,同是部委,卻有強勢與弱勢之分,其中的差別耐人尋味。那麼,有沒有簡單的辦法來判定部委的強弱?一個玩笑是,誰離中南海近,誰就更重要。核心部委很多都在中南海周圍,長安街沿線。比如,中宣部和統戰部就在中南海西邊一街之隔,中宣部再往西就是工信部,中宣部馬路對面、長安街南就是中組部,中南海東面對面則是公安部和國安部,而沿著長安街繼續東走不遠,到王府井附近,就是商務部。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