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典範:失稿再撰,歷盡千辛萬苦(圖)

作者:鄭重 發表:2016-04-11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史學家談遷歷經艱辛重撰《國榷》。(圖片來源:Pexels)

你覺得,身為一名文人,該做的事情有哪些?該堅持的事情又有哪些呢?

談遷勞心勞力重撰《國榷

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談遷,二十九歲開始編寫《國榷》。由於家境貧困,買不起參考書,他只得忍辱到處求人,有時為了收集一點有用的資料,往往要帶著鋪蓋和食物,跑一百多里路。經過二十七年的艱苦奮鬥,《國榷》初稿編寫成了。這部初稿修改六次,長達五百多萬字。

不幸的是,初稿還沒出版,卻在一個深夜,被人偷走了。這對談遷來說,是極為沈重的打擊,二十七年的心血,付之東流,他肝膽欲裂,痛哭不已。

然而,沈重的打擊,絲毫沒有動搖談遷立志著書的志向,他想:書稿是沒有了,可人還在,只要我有一口氣,就要繼續寫下去。於是,他揩乾了淚水,又重新拿起筆,從頭寫起。

可是,這次寫《國榷》不比上次了,人上了年紀,行走不便,記憶衰退,加之體弱多病。但談遷不懼怕困難,仍然揮筆不止,東走西奔。在由南方至北京的千里道上,他為了調查研究,收集材料,核對事實,處處留心,連一塊殘碑也不放過。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勞作,又經過了八、九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這時,他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六十五歲的老人了。(以上均據清代《淵鑒內涵》)

張元濟重新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

除了這一案例之外,另有張元濟一例。

身為清光緒年間的名門望族,張元濟還曾當選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然而,嗜書、尋書、藏書的張元濟,選擇以出版來推動教育。編書與出書,成就了他的一生。1901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張元濟投資上海商務印書館,並主持該館編譯工作。教育家葉聖陶曾於《商務印書館》一文,如此評價張元濟:「張先生把商務看成是他的終生事業。」

可是,正當張元濟忙碌地校稿、編攥書籍時,1932年1月29日,日軍轟炸了他的商務印書館,造成這個幾乎壟斷中國教育出版,佔全國出版量52%的出版巨頭80%以上資產被毀。商務印書館所屬的東方圖書館,亦被毀了45萬冊珍藏的圖書,價值連城的善本孤本圖書從此絕跡人寰。

當時,《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編校一切就緒,甚至影印所需的樣張都已完成時,卻在瞬息間化為灰燼,張元濟半生心血遭毀。就在東方圖書館被焚燬的當天,六十六歲的張元濟立即重返商務,又從頭開始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歷時四載夜以繼日,《百衲本二十四史》竟然在1936年正式出版。

北宋大儒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談遷與張元濟於「為往聖繼絕學」之一節,無疑表現出了真正儒者的襟懷與器識。

責任編輯:飄蓬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