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關於家長教育方式的問題再次引起熱議。
古代的「虎媽貓爸」
其實,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探究著教育方式,電視劇中的「虎媽」、「貓爸」的形象古已有之,此文就帶領大家一起看看宋朝父母的教子良方,以古為鏡鑒,或許對您有所啟迪。
我國古代信奉「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對待孩子往往是非常嚴格。清代張履祥說:「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嚴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但是一般情況下,嚴父慈母的情況比較多見。
打孩子要從舜說起,舜的父親就很嚴格。舜犯了小錯,他爹就用枴杖打他,舜就乖乖忍著。而一旦動了大傢伙,舜就趕緊逃開了。
再比如那位放牛畫荷花的王冕,幼年喪父,但有個好母親,她不忍心強迫兒子,給了兒子很大的自由,既不要求他發奮讀書、也不要求他趕緊賺錢。於是王冕每晚去寺廟裡坐在佛膝上,照著長明燈來看書,終於成了一代大儒。
宋代「虎媽」頻出
但是在宋朝,情況卻不是這樣的,那是一個「虎媽」頻出的時代。為什麼宋朝的虎媽層出不窮呢?
原因一,宋代的母親已經認識到溺愛孩子的後果,司馬光的母親就曾經說過:「作為人母,不患其不慈,而患其只知愛而不知教。古人說得好:‘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子女成為大姦大惡之人,甚至被判刑、殺頭,這不是別人唆使的,正是母親縱容的結果。」正因為如此,小時候喜歡飛鷹、走狗的寇准,被嚴厲的母親用秤砣砸傷腳面。這一砸,讓寇准翻然醒悟,從此開始發奮苦讀,終成一代名相。
原因二,地位的提高,使宋代的母親讀書識字,有能力督促孩子學習。蘇軾的父親蘇洵常年在外,母親程氏自然就擔負起教導蘇軾讀書的任務。一天,母子倆讀東漢《範滂傳》,蘇軾對母親說:「我想做範滂這樣的人,母親答應嗎?」程氏說:「你能作範滂,我怎麼就不能作嚴格教子的範母呢?」
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鄭氏守節不嫁,親自教導歐陽修讀書學習。由於家中貧困,買不起筆墨紙硯,母親就叫歐陽修拿蘆荻在沙地上練字,後來歐陽修不負母望,官至副宰相。
與之類似的還有真德秀的母親吳氏等等。她們已經深深懂得,教育孩子僅靠「母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靠感情、靠能力、靠威嚴。
母親若是家中地位尊貴,性格要強,那麼對兒子的要求也會更嚴格。(圖片來源:Pixabay)
原因三,家庭背景也是造就嚴母的基本條件。家中地位尊貴的母親,性格也更要強,對兒子要求也更嚴格。一門出了兩個宰相、一個將帥的陳省華一家就是這樣典型的例子。進士出身的父親陳省華忙於政務,教育三個兒子的任務自然就落在母親馮夫人的身上。於是馮夫人便一手握棍,一手持香,夜夜陪讀。一邊嚴加督促,一邊焚香祈告。
「二十四孝圖」中的「馮母燒夜香」,說的就是馮氏陪讀的故事。正是在母親的棍棒下,大兒子陳堯叟、小兒子陳堯咨考中狀元,二兒子陳堯佐考中進士。陳堯叟、陳堯佐後來都官至宰相,陳堯咨則被任命為節度使,相當於將帥。與馮夫人相似的還有南宋士大夫樓鑰的母親汪夫人。所以,「莊重有家法」,「教子甚嚴」,也是宋代嚴母的典範。
聰慧溫和的「貓爸」
前面提到了蘇軾的母親程氏可謂是十足的「虎媽」,和電視劇裡演的一樣,這蘇洵老爺子就是十足的「貓爸」啦,溫和但聰慧。
在蘇家,蘇軾無疑是代表人物,不過論對蘇家團隊崛起的貢獻,蘇洵是最大的。傳說中蘇軾、蘇轍小時候都非常調皮,不喜歡讀書。蘇洵用了許多辦法,都不見效。後來他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當兩個兒子在玩耍時,他就躲在一個他們看得見的角落看書。兩兄弟好奇,跑過來看老爸偷偷摸摸在幹什麼。蘇洵每每故意慌慌張張地把書藏起來,於是蘇軾兄弟更好奇了,想方設法偷老爸的書看。由於本身天資聰慧,他們漸漸都迷上了讀書。
蘇洵善於利用青少年逆反心理,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讓兒子把讀書當成樂趣,這種思路更為科學,效果也更為理想。也許因為中國人在教育上推崇「嚴」,不太喜歡「慈」,蘇洵這位慈父在教育界沒有贏得多少名氣。
宋朝的「貓爸」不只蘇洵一個,范仲淹也深通此道。他的次子範純仁要結婚,他想父親乃一大官,理應大操大辦,於是托其兄進京讓父親採購。范仲淹看了長長的購物清單,眉頭緊鎖,心想:我家歷來清廉簡樸,豈容後代如此奢侈。於是,提筆在購物單上寫到:「一人站著一人臥,兩個小人地上坐,家中還有兩口人,退回姣兒細琢磨」。範純仁接過清單仔細琢磨,理解了父親的意思,決定簡樸辦婚事。沒有嚴詞拒絕,沒有暴跳如雷,一首小詩,解決問題,這位「貓爸」還真是四兩撥千斤。
其實古人很講究平衡,不論是太極圖案還是家庭關係,除了極端家庭,一般父母總會有一個扮演著虎、一個扮演著貓,這就是動態平衡。嚴父慈母或者嚴母慈父,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您覺得呢?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