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雲起】大才子的風範(組圖)

作者:李雲飛 發表:2017-07-13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白,字太白,唐代傑出的詩人,世人稱李白為「詩仙」。
李白是唐代傑出的詩人,世人稱李白為「詩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唐詩宋詞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兩顆閃閃發光的明珠,許多名句、佳句朗朗上口,流傳千年仍為世人所傳誦。大唐盛世詩人輩出,首屈一指的當屬詩仙李白。他的詩豪邁奔放,意境奇妙;兩宋時代的詞人同樣高手如林,但是大文豪蘇軾寫出了兩篇《赤壁賦》之後,其豪情才氣堪稱文壇之冠。他的文采豪放而不拘泥,洗練且自在。掩卷沉思,我時常為兩位大才子的萬丈豪情拍案叫絕,每當讀到他們的生平事跡之時,也時常為其所遭受的磨難和坎坷的命運而惆悵嘆息。

李白在詩歌上的藝術成被認為是中華詩壇的巔峰。他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古詩、律詩,還有樂府詩,其中尤以絕句獨受好評。李白的五絕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奇葩,歷來廣受人們喜愛,有許多五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達到了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程度。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詩《寄李太白二十韻》中說:「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四句詩最能表現曠世詩仙李白的狂放不羈和搖驚風雨的才華。蘇軾性格豪放,詩詞清新雋永,文章多金玉良言,作品常給人豪邁、灑脫、豁達之感。在參透了人生的跌宕起伏皆有因緣之後,他後期的詩文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蘇軾才華橫溢,書法取法古人,又能自創新意,充滿了天真爛漫的趣味。受到皇帝賞識之時,他的書法工整、華麗,但上乘之作甚少。但是他落難時所寫的書法,看似這麼笨拙,歪歪斜斜的,卻是中國書法之中的極品。他有儒家的嚴謹卻無其拘束,擁有道家的豁達卻無其消極。這兩位中華歷史文壇上的巨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才華洋溢,詩文蓋世,雖然胸懷忠君報國之心,卻在官場上遭人妒嫉暗算,一生鬱悶而不得志;然而,李白至死自由灑脫,蘇軾一生樂觀豁達,足為文人志士們的典範。

嫉惡如仇得罪宦官 曠世奇才賜金放還

李白,字太白,唐代傑出的詩人,世人稱李白為「詩仙」。在唐文宗的時代,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被稱為「三絕」。李白雖是曠世奇才,詩文蓋世,然而他的官運卻一直不甚亨通。直到唐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已經四十二歲,才得到當時的皇帝下詔征赴長安。這並非是當時的朝廷愛才惜才,而是因為詩人、官任秘書監的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詩章之後,甚為讚嘆,向唐玄宗大力推薦的結果。

大才子李白一向放蕩不羈,自由灑脫。詩聖杜甫曾有《飲中八仙歌》讚之:「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雖然李白因為才華出眾,深得唐玄宗皇帝的喜愛,但是他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常在長安街道溜躂閑逛。他發現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長安,心中自然就對高力士和楊國忠等人心生厭惡。有一天李白喝的酩酊大醉,恰巧皇帝召見他去草擬詔書,高力士對李白的狂傲心裏早就不滿,對於皇帝對李白的喜愛也早已心生嫉妒,而李白也看不慣高力士的欺軟怕硬,於是藉著酒勁戲弄了高力士。在得到皇帝的允許之後,李白借自己靴子太緊草擬詔書不舒服為由命令高力士為其脫靴,高力士只好為李白脫了靴,但是李白卻因此被高力士懷恨在心。

李白本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宰輔之臣,施展自己的才華,讓玄宗刮目相看。但是玄宗皇帝只是把李白當作一個舞文弄墨的詩人供奉而已,遠不如對高力士和楊國忠等人那樣恩寵有加。後來高力士借楊貴妃之口進讒言,抹消了皇帝對李白的信任。因為李白詩中有云:「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在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粧。」詩中所用的典故飛燕,是趙飛燕。趙飛燕因貌美受寵於漢成帝,立為皇后。後因淫亂,平帝時被廢為庶人而自殺。本來李白是用飛燕新粧比喻名花凝香,並沒有諷刺楊貴妃的意思;高力士卻說詩中的趙飛燕就是指楊貴妃,是故意侮辱她。楊貴妃為此非常惱火,便在唐玄宗面前訴說李白無禮。李白受冷落之後無奈上表辭職,唐玄宗只得賜金放還。千古詩仙從此遠離朝堂,流落民間。

風景不轉心境轉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其父蘇洵、弟弟蘇轍亦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一門三傑,故合稱「三蘇」。蘇軾自從二十四歲步入仕途以後,就被捲入了上層士大夫激烈的黨爭之中,歷經宦海浮瀋。先歷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最後又被遠謫廣東惠州、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次年死於常州,卒諡「文忠」。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書、右)
蘇軾的書法作品--《黃州寒食詩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蘇東坡與李白不同,他一生從政,但是累經挫折,而失敗的原因卻在於他的愛民如子。他反對新法,因為他在地方任職時,親身體會到每一項政策都會牽動老百姓的生命,大意不得,所以他反對新政,說新政「不便民」,反對操之過急。新政推行十年,受挫,司馬光以垂老之年主持政務,行政主軸在盡廢新法,東坡也認為不妥,因為十年新政,百姓已習以為常,如果廢除,無疑是另一次擾民。就這樣,蘇東坡的政治生涯便一再的遭遇貶謫,注定失敗,但這都是因為他愛民的原故。

雖然他的一生多災多難,在四十餘年的官場生涯中,幾經沉浮,粗食布衣,卻依然歡喜自在,悠然自得。蘇軾的人生跌宕起伏、極為坎坷。他曾經遭遇的「烏臺詩案」,大難臨頭,差點人頭落地。這個人生的關鍵時刻卻也改變了他的後半生。他生性達觀,能自拔於現實悲苦之中而不減其生活樂趣,處於逆境之時他仍持有樂觀的精神,在被貶黃州任閑職期間,創作了千古名篇——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共七百餘篇文學作品。在經歷仕途和生活不順之後,他已磨煉出修煉人應有的達觀:「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082年的某一天,蘇東坡途中遇雨,沒帶雨具。常人只有狼狽二字,雨點打在竹林裡發出清響,常人不寒而慄。蘇軾卻寫出了最美的詞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雨後自有晴天,做人無須在逆境中垂頭喪氣。蘇東坡在逆境中憑心境自樂,不管是陰雨還是晴天,外界的無常之變已與他的心境無關。

因為他是大才子,皇上皇太后寵幸他,天下人也都知道他。得意之時他經常不給人好臉色。然而,在他落難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有了一種洪大的包容,心量隨之擴大。蘇東坡曾自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以這種樂觀曠達的心境也是長期磨煉之後結果。一個修行中的高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老是唸唸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樂輕鬆的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細思東坡的詩句,我的內心逐漸歸於寧靜。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