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持久災害 難以畫上句號的三峽工程(圖)

作者:王維洛 發表:2020-07-01 19: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場持久災害難以畫上句號的三峽工程
一場持久災害,難以畫上句號的三峽工程。(圖片來源:STR/AFP/GettyImages)

一、李鵬的最大心願

李鵬的最大心願就是在有生年之年三峽工程能畫上一個句號,能給三峽工程一個「利大於弊」的蓋棺定論。三峽工程1994年底正式開工建設,計畫2009年底完工,工期一共15年。三峽工程建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階段,以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庫正式蓄水至海拔135米為界。在這之前,三峽工程建設比較順利,特別是大江截流工程進行順利,當時中央主要領導均到場慶賀。

但也有兩個問題,一是三峽大壩前期的建設質量問題,一是應該在1997年底前投產的升船機未能按計畫完成(據說2014年能建成)。但是在水庫正式蓄水之後,問題就一個接一個地浮出水面,如地質災害增多、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移民難以安置等等。2006年三峽大壩封頂,沒有一位中央領導到場。2008年和2009年兩次向海拔175米衝擊,未能成功。2010年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治理項目通過驗收,標誌歷時8年之久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告一段落。同年,三峽工程宣布移民全部搬遷完畢,一共搬遷140萬(規劃為113萬)。至此,三峽工程該畫上個句號了吧

二、因地質災害三峽庫區還需搬遷10萬人

2012年04月16日《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近10萬人面臨搬遷。這條報導讓中國人明白了,三峽工程還沒有完,作為納稅人還是要繼續繳納三峽基金(中央政府為建設三峽工程徵收的特別稅,目前雖然已經改名)。

三峽地區地質條件複雜,這是事實。但是為了三峽工程上馬,1991年經審查批准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卻不顧事實,認定「三峽水庫庫岸穩定,有滑坡和岩崩風險的地段僅404處」。2003年參加可行性論證的劉廣潤教授對媒體說,目前已查明在三峽庫區共有各類崩塌、滑坡體2490處。2012年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柳源說,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5386處。(而根據重慶國土部門2009年的資料,僅三峽重慶庫區二十二個區縣有隱患點九千三百餘個,而且這是經過八年投資百億以上投資治理後的狀態)

三、三峽水庫蓄水是地質災害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三峽大壩建設前,壩址處水位海拔62米,庫區有滑坡和岩崩風險的地段404處;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35米,崩塌、滑坡體增加到2490處;三峽水庫蓄水至海拔175米,地質災害隱患點增加至5386處。三峽工程否認三峽水庫蓄水是地質災害增多的最主要原因。這一次,柳源明確指出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地質災害有逐漸增多趨勢。

四、這將是一場持久的災害

國內媒體報導:「據國內外水庫建設的普遍規律,新建水庫蓄水後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內將集中產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三峽水庫庫岸在蓄水後十年將趨於穩定」。這種樂觀的看法缺乏科學依據。三峽水庫庫岸將長期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第一,三峽水庫壩址處的水位每年在海拔145米和175米之間週期變化,庫岸不可能適應這種變化而進入穩定的狀態。第二,水庫淤積增加,水位也會上升,受水位影響的地區範圍會擴展,會造成新的風險的地段。第三,三峽水庫形成,水面比自然河道寬許多,風浪增強,外加大型輪船的波浪。波浪淘蝕庫岸,能使穩定的庫岸失穩,波浪淘蝕作用將長期存在。最後,三峽水庫蓄水後,三峽地區的地震次數明顯增加,雖然以小震為主,但是次數頻繁的小地震就像振動篩一樣,促進滑坡和岩石失穩。

五、搬遷10萬人僅僅只是開始

柳源說,因地質災害三峽庫區需要搬遷10萬人。這僅僅只是一個大災難的開始。三峽水庫蓄水後地質災害增多,迫使三峽庫區二次移民。為了保全三峽工程的面子,2007年國務院三峽辦官員梁福慶提出三峽庫區生態移民概念,建議移民20萬。同年重慶市通過《渝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批准三峽庫區的渝東北地區生態移民230萬。2009年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鑒明在中國科協年會上說,三峽庫區生態移民500萬。這並非天方夜譚。過去三峽工程移民紅線按海拔175米(加2米風浪線)計算。現在紅線有了改變,海拔175米(加2米風浪線)保持不變,但增加了接5年一遇的洪水線,再增加斜坡300米的範圍。三峽水庫是世界水庫中周邊最長的,5000多公里,乘上寬度300米,在約1500平方公里內的居民必須搬遷!

《三峽工程》,何時才能畫上一個句號?

責任編輯:玉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