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忍辱負重 《史記》流芳千古(圖)

發表:2020-07-29 1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漢朝史學家司馬遷
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們都知道《史記》一書總結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三千年的歷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卻不知《史記》的成書過程異常艱辛,是其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而得以成就的。

司馬遷曾因上書為李陵說話而獲罪被關入大牢。他在寫給好朋友任安的《報任少卿書》一文中談到,自己在牢獄裡面受盡酷刑折磨和凌辱,最後慘遭腐刑(宮刑),這是令人極為羞恥屈辱的事。出獄後雖仍任中書令,但普遍被人們所輕賤。

司馬遷說自己當時的境地:家中貧困,沒有錢救贖自己;朋友也不出手相救,連左右親近的人都不為他說句話。人不是沒有知覺、沒有感情之物,現在卻只能與獄吏為伍,被囚禁在偏遠孤寂的牢獄之中......他用「腸一日而九回」來形容自己當時所受的痛苦煎熬。

環境險惡,似乎天下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但司馬遷並沒有因此而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他心中仍一如既往的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說,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左丘失明而作《國語》;孫子腿殘而作《兵法》;呂不韋遷蜀而作《呂覽》;韓非子被囚而作《說難》、《孤憤》。他以這些歷史上忍辱負重而成就大業的事例來勉勵自己。

他認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現在《史記》還沒完成,自己的信念和願望還沒實現,不能輕易去死。因此他能夠「就極刑而無慍色」,即使被如此羞辱也不後悔。

司馬遷最終因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而流芳千古,成為人人敬仰的史學家,後人尊稱為「太史公」。

司馬遷當時如果不能忍辱負重,後來又怎能成就如此的大業呢?這種忍辱精神,可與漢朝將軍韓信年輕時忍胯下之辱相映成輝了。可見忍辱負重並非懦弱,而是很了不起的。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



責任編輯:張雲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