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逼近萬億(圖)

作者:王允 發表:2025-02-19 07: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
中國消費降級 經濟低迷(圖片來源:Cheng Xi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13日訊】蛇年新春還未退熱,中國官媒又開始熱炒「低空經濟」。中國政府早在去年底就預測,以無人機和民用有人駕駛為主要載體的低空經濟,將很快達到萬億人民幣的規模。但有專家認為,所謂低空經濟只是一個偽命題。

無人機在中國社會中的能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蛇年新春前後,中文社媒上不時飄散著重慶、無錫、汕頭等多個地方龐大無人機群燈光秀的視頻。璀璨的燈光、多變的造型贏得無數網友追捧。

這些場景似乎正應和著中國各級政府近兩年對「低空經濟」的大力推動。這種以無人機和民用有人駕駛為主要載體的低空經濟,正成為不斷下行的中國經濟中不多的亮點。但這個被政府推動的經濟板塊能否為疲軟的中國經濟帶來所期待的助力,外界卻有不少爭議。

「低空經濟」?想多了!

一提到低空經濟,居住在深圳市的劉先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無人機,「無人機在深圳,我看到有一些在指定的地方送外賣;主要是大平臺在弄,比如美團,」但他也觀察到其他的應用場景,「還有在高鐵站進行短距離直升機運送客人,比如,從深圳北站到深圳機場,一次2000人民幣。」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4年底公布的一份《專家觀點》指出,所謂低空經濟是在低空空域內(通常為1000米以下),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體,通過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提供商業或公共服務的經濟形態。

除了前述劉先生提到的兩種用途外,在中國媒體和社媒的言辭中,低空經濟還包括農業植保、旅遊觀光、醫療急救、消防應急、環境監測等等繁多的應用場景。就在上個月,中國上海市中心還試飛了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生產的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計畫下一步就進行商業化運營。

中國政府在2021年初就把「低空經濟」概念寫入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這被認為是標誌著低空經濟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截至2024年,已經有29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納入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規劃。中國科學網在本週一(2月10日)的一篇報導中,更是把2024年稱為低空經濟的元年。

但自上而下對「低空經濟」的唱多,不少民眾對此還是保持了警惕。網友「FlyNN」在X平臺發貼說,「看他們討論低空經濟我就好笑,這個在我看來就是個偽命題。很簡單,不妨就代入想像一下,低空飛行出租車(無論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你敢坐?......飛機可不像汽車,大不了靠邊停。」

這位網友告訴記者,他不是這個行業的人,只是按照日常邏輯思考,「高空拋物都是危險行為,大家都知道,低空飛行帶來的潛在風險等同高空拋物,咋就會被追捧呢?」

身在英國的無人機從業者蔡可對本臺記者分析說,所謂低空經濟的提法是想多了。就無人機來說,它的安全性能無法滿足作為一個大規模產業的要求,「你知道飛機這種東西,就像我們坐飛機一樣,起飛和降落是兩個最危險的時段,危險的原因就在於低空的氣流是非常不穩定的,」

蔡可分析說,除了低空的限制外,還有其他一些技術因素,「它的電源、續航能力,以及‘冗余’(安全設施冗余——指備份系統)等,這些都是無人機不具備的。」去年底,蔡可在視頻社媒平臺Youtube上發表了一個分析視頻,他在其中指出,實際上無人機在城市裡的很多地方連穩定、可靠的降落地點都不容易建立。

蔡可目前是英國的私人飛行員,曾在2015年到2020年在歐洲專門從事無人機市場的開發。他認為,從實用性來說,無人機也沒有很廣泛的市場,把無人機作為運動愛好的人數並不多,「根據我的判斷,在歐洲也就20萬左右的使用客戶,在美國也差不多這個數字,所以這個數字是非常非常小的,以後在中國也不會特別大;」而作為物流工具,無人機也很受限制,「首先在城市這種物流網已經鋪開的地方,而且城市有高樓大廈,有電線,其實是非常不實用的地方」,而在農村或災區,雖然存在一定的需求,但需求非常非常小。他說,把所有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形成規模經濟的可能性為零。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級物流企業亞馬遜2021年調整了其在英國的Prime Air無人機送貨項目,超過100名員工被解雇,部分員工被轉移到其他海外項目。無獨有偶,國際著名物流公司敦豪(DHL)也在同一年宣布停止其「Parcelcopter」小型物流無人機快遞項目。該項目自2013年起就嘗試將無人機直接整合到快遞鏈中。

逼近萬億市場規模

但低空經濟仍然在中國迅速發展。國家發改委的《專家觀點》指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另據《經濟觀察報》的報導,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迪顧問)測算,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預計可達6702.5億元。

國家發改委的《專家觀點》中預估,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而中國科學網則更激進,網站在報導中提到,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5萬億元。

對於這些漂亮的數字,前黑龍江省雞西市、鶴崗市副市長李傳良卻很謹慎。目前身在美國的李傳良在中國擔任副市長期間,曾主管財政、經濟,他分析說,目前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數字上是有可能的,「五千億也好,一萬億也好,我認為這個數據存在;2025年迅速達到一萬億的產值不難;」但他指出,這麼大的市場規模,真正用於民用、工業的比例不會太多,「去掉消費型的、去掉這些商業、工業型的,剩下的就是軍用型的(應該)佔很大比重。」

目前外界難以獲得低空經濟內部結構比例的準確數據。據賽迪顧問測算,在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6700億元)中,低空航空器製造和運營服務佔比接近55%,約為3686.4億元;間接和衍生其他領域經濟活動貢獻約佔40%,約為2681億元;其他則來自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

但李傳良並不信任這些數據,他強調,所謂低空經濟,還是以無人機的生產為主,「真實的目的就是發展無人機的生產,尤其是工業型、軍用型,或者是兩用型,」他認為中國政府一直強調軍民兩用,無人機市場內部真實的比例可能還是以軍用型為主,「他會把有些軍用機掩蓋起來。」

美國《紐約時報》2023年3月的一篇報導中提到,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有近70家中國出口商向俄羅斯出售了26個不同品牌的中國無人機。路透社則在2024年9月的一篇報導中指出,俄羅斯在中國秘密建立了一個開發和生產遠程攻擊無人機的項目,用於在戰爭中對抗烏克蘭。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烏克蘭也通過第三方從中國大疆創新購買了大量無人機。

老百姓很難受益

李傳良說,這種以生產軍民兩用無人機為主的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無法產生真正的效益,「你要是看實際生產,大部分是軍工企業背景,軍工企業背景,首先帶不來稅收,帶不來稅收就普惠不了地方財政經濟,普通百姓就享受不了產業產生的效益。」

他強調,由於這種生產具有的軍事背景,更無法對產業鏈產生積極的效應,「這種生產帶來的產量和能力不屬於普通的民營企業、普通的社會企業,它帶不來那些產業的上游鏈,也發展不了下游鏈。」

李傳良認為,中國經濟並未改變其「控制型」經濟的本色,在這種前提下大力推動無人機的生產,潛在的目的是以此輸入其他國家,可能有其政治目的,「其他國家那就涉及到他們的地理環境安全,還有大數據、普通百姓,還包括國家的領土和政治。」

他指出,美國現在對中國生產的無人機提高了警惕,從國家安全的角度,這是正確的。

據路透社報導,今年1月初,美國商務部對外表示,該部正考慮制定新規則,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嚴格限制或乾脆禁止中國產無人機進入美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